一、外事禮儀的目的:維護形象,通過維護個人形象來維護國家形象。
(一)、個人著裝
1. 服裝的作用
--人走向成功的"手段"
2. 著裝的原則
T:Time(時間)
P:Place(地點)
O:Object(對象、目的)
3. 著裝的基本要求
服裝整潔、合乎身份、環(huán)境協(xié)調、遵守規(guī)則
4. 西裝三個三
三色原則:全身上下不要超過三個色
三個一律:鞋、腰帶、公文包同一色
三大忌:一忌不扯商標
二忌襪子非正裝
三忌領帶質量次
5. 不恰當?shù)闹b
過分時髦
過分暴露
過分正式
過分瀟灑
過分可愛
(二)、個人儀表
1. 儀表協(xié)調
妝容協(xié)調:
眼影、腮紅、唇膏協(xié)調
妝容與服裝色彩、服裝風
格協(xié)調
舉止協(xié)調:正確的走姿、站資和坐姿
配飾協(xié)調:
配飾質感、色彩協(xié)調
包、鞋與服裝風格、色彩協(xié)調
2.儀表忌:
喧嘩、遠距離喊人、搭肩、隨地吐痰、亂仍垃圾、異味、抹殺性別美等
二、外事禮儀的態(tài)度:不卑不亢
(一)、卑:畏懼自卑、低三下四
(二)、亢:自大狂傲、放肆囂張
三、外事禮儀的基本原則:入鄉(xiāng)隨俗
原則一:"以我為主"
原則二:"兼及他方"
原則三:"求同存異"
(一) 見面禮節(jié)去繁就簡
(二) 與客交談莫問私事
八大隱私:
收入支出
年齡大小
戀愛婚姻
身體健康
家庭住址
個人經(jīng)歷
信仰政見
所忙所事
(三) 公共場合女士優(yōu)先(客人優(yōu)先)
國際社會公認的一條重要的禮儀原則
(四) 禮貌用語多多益善
"請"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姿態(tài)
"謝謝"別人的好意幫助是文明的標志,更是感恩的表現(xiàn)
"對不起"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
用別人熟悉的語言與之交流
"贊美"是符合人性的法則
記住他人的姓名并容易的叫出
(五)各國禮儀靈活使用
美國:
1.美國人的特點為:性格外露、坦率、真摯、熱情、自信,辦事比較干脆利落。善于長談,談鋒甚健,并不斷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注重實際,追求物質上的實際利益。美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隨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熱情開朗,不拘小節(jié)。
第三、城府不深,喜歡幽默。
第四、自尊心強,好勝心重。美國
2。美國人用餐的戒條主要有以下六條:
其一、不允許進餐時發(fā)出聲響。
其二、不允許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許吸煙。
其四、不允許向別人勸酒。
其五、不允許當眾脫衣解帶。
其六、不允許議論令人作嘔之事。
3.美國人的著裝:總體而言,美國人平時的穿著打扮不太講究。崇尚自然,偏愛寬松,講究著裝體現(xiàn)個性,是美國人穿著打扮的基本特征。跟美國人打交道時,應注意對方在穿著打扮上的下列講究,免得讓對方產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國人非常注重服裝的整潔。
第二、拜訪美國人時,進了門一定要脫下帽子和外套,美國人認為這是一種禮貌。
第三、美國人十分重視著裝細節(jié)。
第四、在美國,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國,一位女士要是隨隨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脫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動自己裙子的下擺,往往會令人產生成心引誘對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會客,或是以這身打扮外出,都會被美國人視為失禮。
第七、美國人認為,出入公共場合時化艷妝,或是在大庭廣眾之前當眾化妝補妝,不但會被人視為缺乏教養(yǎng),而且還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內依舊戴著墨鏡不摘的人,往往會被美國人視作"見不得陽光的人"。
4.美國人送禮:美國人 送東西要送單數(shù),且講究包裝。他們認為蝸牛和馬蹄鐵是吉祥物。
英國
1.英國人送禮:
一般送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切記不要送百合花,因為這意味著死亡。
收到禮物的人要當著眾人的面打開禮物。
2.基本禮儀
人們見面稱呼時,即使在熟人之間,大多數(shù)頭銜也要被冠在名字的前面。
不要說有關君主制的閑話,也不要談宗教。
3.餐飲
英國人很會保養(yǎng),早上一睜眼就先喝"被窩茶"。
午餐、晚餐一般為二菜一湯,牛肉、羊肉、雞鴨、魚等搭配使用,外加點心、水果和咖啡。
英國人十分講究"午后茶"。公私機關每天下午4點半,免費供應紅茶,另加白糖、牛奶或少許點心。
在上層社會 ,邀請朋友飲茶僅次于設宴,是一種社會方式。
德國
1、德國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風格,往往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紀律嚴明,法制觀念極強。
第二,講究信譽,重視時間觀念。
第三,極端自尊,非常尊重傳統(tǒng)。
第四,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
2、握手禮
一是握手時務必要坦然地注視對方
二是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shù)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3、稱呼禮
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
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則大都可行
"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4、餐廳禮:德國人在用餐時,有以下幾條特殊的規(guī)矩。
其一,吃魚用的刀叉不得用來吃肉或奶酪。
其二,若同時飲用啤酒與葡萄酒,宜先飲啤酒,后飲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其三,食盤中不宜堆積過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風。
其五,忌吃核桃。
5、著裝
德國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在一般情況之下,德國人的衣著較為簡樸。男士大多愛穿西裝、夾克,并喜歡戴呢帽。婦女們則大多愛穿翻領長衫和色彩、圖案淡雅的長裙。德國人在正式場合露面時,必須要穿戴得整整齊齊,衣著一般多為深色。在商務交往中,他們講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裝,女士穿裙式服裝。德國人對發(fā)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fā)式多為短發(fā)或披肩發(fā),燙發(fā)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法國
1、 送禮
送花的時候不要送菊花、杜鵑花及黃色的花
不要送帶有仙鶴圖案的禮物,仙鶴是蠢漢的標志
也不要送核桃,而核桃是不吉祥。
2、待人接物:
第一,愛好社交,善于交際。對于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于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jīng)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并且準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準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采取的禮節(jié)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3、 著裝
法國的男士和女士都穿戴極為講究。法國人對于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眼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于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fā)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xié)調,相一致。
4、吃法國菜的禮節(jié)
(1)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tài)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2)假如吃多過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鮮)之后,侍應會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檳造,除了讓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進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欲。
(3)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4)吃法國菜同吃西餐一樣,用刀叉時記住由最外邊的餐具開始,由外到內,不要見到美食就撲上去,這樣十分失禮。
日本、俄羅斯、加拿大、韓國等(略)
四、外事禮儀的基礎:誠信為本
慎諾:不輕易承諾
"成"諾:履行承諾
"欠"諾:如有約難"成",需盡早通報對方,并致歉
五、外事禮儀滿意準則:熱情有度
(一)關心有度
(二)批評有度
(三)距離有度
私人距離:其距離小于0.5米之內。它僅適用于家人、戀人與至交。因此有人稱其為"親密距離"。
社交距離, 其距離為 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適合于一般性的交際應酬,故亦稱"常規(guī)距離"。
禮儀距離。其距離為大于1.5米,小于3米 。它適用于會議、演講、慶典、儀式以及接見,意在向交往對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稱"敬人距離"。
公共距離。其距離在3米開外,適用于在公共場同陌生人相處。它也被叫作"有距離的距離"。
(四)舉止有度
一是不要隨便采用某些意在顯示熱情的動作。
二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禮貌的動作。
六、以右為尊
在各種類型的對外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務往來、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觸、社交應酬,但凡有必要確定并排列主次尊卑時,"以右為尊"都是普遍適用的,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就肯定不會失敬于人。
七、愛護環(huán)境
第一,要明白,光有"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 要有實際行動。
第二,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在"愛護環(huán)境"的具體問題上要好自為之,嚴于自律。具體而言,中國人在涉外交往中特別需要在"愛護環(huán)境"方面?zhèn)浼幼⒁獾募毠?jié)問題,又可分為下列八個方面。
其一,不可毀損自然環(huán)境。
其二,不可虐待動物
其三,不可損壞公物。
其四,不可亂堆亂掛私人物品。
其五,不可亂扔亂丟廢棄物品。
其六,不可隨地吐痰。
其七,不可到處隨意吸煙。
其八,不可任意制造噪聲。
八、"不宜先為"
一方面,它要求人們在難以確定如何行動才好時,應當盡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動,免得出丑露怯。
另外一方面,它又 要求人們在不知道到底怎么作才好,而又 必須采取行動時,最好先是觀察一些其他人的正確作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同當時的絕大多數(shù)在場者在行動上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