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說,“學校今年將有86名機務維修專業的學生畢業,而南方航空公司要90人,海南航空公司要40人,根本就不夠分的。可以說現在這方面人才是有多少搶多少。”
“航空運輸專業人才未來也行情看好,因為航空運輸必將超過海運和陸運成為使用率最高的運輸方式。”肖旭介紹,學校為了加大航空運輸人才的培養力度,已經與新疆大學合作,采取“3+1”(3年大學本科+1年航校培訓)模式,與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采取“2+1”(2年大專+1年航校培訓)模式,與地方院校聯手培養民航運輸專業人才。
據介紹,民航系統原有5所直屬院校培養航空人才,目前一些地方、民營院校開始涉足,再加上五六十家社會單位參與培訓空乘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盡管由于學校辦學質量不同,培養出的學員水平參差不齊,但是依然不能滿足報考學員的要求,民航人才可謂供需兩旺。
王曉蘇認為,中國民航業人才需求的第二個高潮期已經到來,較大的需求量拉動就業是可喜的,但隨之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包括需求量增大導致人才的無序競爭和無序流動。
王曉蘇說,民航人才有其特殊性,以往一些公司招聘很不規范,用不當手段搶人才的事時有發生,給各公司的正常運營帶來不良影響。中國民航成立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旨在為人才選拔、流動搭建平臺,節約用人單位和培養單位的成本,形成有活力的、有效的人才選拔、使用、流動機制。一些航空公司也采取人才招聘外包等方式,以杜絕以往招聘時存在的暗箱操作、民航內部近親用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