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一則民用無人機為高考保駕護航的消息吸引了大眾眼球。當下,無論是上天航拍讓你換個視角看世界,還是飛入神秘洞穴帶你體驗一次探險之旅,民用無人機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問題來了--“無人機真的是無人駕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民用無人機每一次翱翔空中時,背后都有一位默默奉獻的專業駕駛員。用業內專家的話說,“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并非簡單的熟練工種,如同其他類別民用航空駕駛員一樣,也需要具備專業的飛行知識和操縱技能”。如今,伴隨著民用無人機產業的蓬勃發展,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的規范化管理正在逐步加強和完善。
無人機來勢兇猛駕駛員已納入正規管理
民用無人機駕駛員是由運營人指派對無人機的運行負必不可少職責并在飛行期間適時操縱控件的人,常被稱為“不飛的飛行員”。
“如今,民用無人機操控飛行的地點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它將傳統意義上的駕駛艙進行了大范疇的擴展。無人機駕駛員可以坐在地上飛,可以站在樓頂飛。未來,甚至在月亮上同樣可以操作無人機。”民航局飛行標準司通用飛行標準處處長陳廣承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出臺的《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中就明確規定,無人機用于民用業務飛行時,屬于通用航空器的一種。近年來,由于具有體積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特點,民用無人機在農林作物藥物噴灑、電力線路巡視、地震災情評估、航拍航測、海陸資源勘探、物流、廣告以及媒體等領域都迎來了廣泛的應用熱潮,部分傳統通航作業已經被民用無人機所代替。
據統計,2012年,傳統作業航空約占到通用航空總飛行量的18%。由于受到民用無人機的影響,2014年,這個比例已經下降到14%。“由于民用無人機能夠適應更多的復雜環境,未來,無人機的應用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陳廣承說。
有研究顯示,過去5年全世界對民用無人機需求量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預計未來10年,隨著世界民用無人機市場逐漸形成規模,民用無人機市場份額約為85.6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然而,在民用無人機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操控無人機不當,致使民航飛機避讓、延誤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還出現民用無人機撞擊建筑物,或傷及無辜百姓的事件,在美國白宮、德國競選現場,民用無人機也都留下了不光彩的“案底”。
井噴式發展的民用無人機產業,呼喚更多的規范化管理。記者了解到,在我國民用無人機發展的初期,民航局已開始在適航、空管等多個方向實施了無人機管理。其中,對無人機駕駛員的資質進行管理是民用無人機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
2013年11月,民航局下發《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AC-61-FS-2013-20),對無人機及其系統的駕駛員實施了指導性管理,邁出了無人機駕駛員正規化管理的第一步。
“對無人機駕駛員進行正規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民用無人機產業更加安全、健康、規范、有序的發展。”陳廣承如是說。
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如何才能持證上崗
根據民航局的規定,目前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共分為三類。第一類,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范圍在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于120米范圍內的,無須證照管理;第二類,在視距內運行的空機重量大于7千克無人機、在隔離空域超視距運行的所有無人機、以及在融合空域運行的小于等于116千克無人機的駕駛員都需納入行業管理;第三類,在融合空域運行的大于116千克的無人機則全部納入民航局管理。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已經進入了更加專業化的持證上崗時代。
然而,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如何才能持證上崗?
記者了解到,2014年4月起,民航局將在視距內運行的空機重量大于7千克及在隔離空域超視距運行的無人機駕駛員的資質管理授權給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以下簡稱中國AOPA)。
“中國AOPA相當于車管所,訓練機構相當于駕校。所有的駕駛員都在培訓機構里面進行培訓,而理論考試、實踐考試由中國AOPA來具體負責,考核通過后由中國AOPA來頒發執照。”中國AOPA負責無人機事務的執行秘書長柯玉寶介紹說。
目前,民用無人機培訓與汽車駕照培訓類似,但科目更多,地面理論訓練內容包括8個項目,實踐飛行訓練包括8個項目。培訓內容不僅包括如何操縱無人機,還有無人機系統的理論知識、相關民航法規等內容。培訓結束后,中國AOPA會派人上門進行資格證考試,學員通過筆試、口試和實踐考試三個環節的考核,才能取得“駕照”。
除此之外,培訓還分為駕駛員與機長兩個級別。其中駕駛員飛行培訓不少于44小時,機長培訓不少于56小時。
一位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希望擔任民用無人機飛行教員,則要求有100小時以上機長經歷,兩年以上工作經驗。”
尤值一提的是,《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和地面教員合格審定規則》(CCAR-61部)對民用航空器駕駛員的全部規定,同樣適用于無人機駕駛員。
柯玉寶介紹,考慮到民用無人機駕駛員流動性較強和各類民用無人機管理法規陸續出臺的實際情況,目前要求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執照每2年更新一次,明顯不同于其他類別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6年更新一次的情況。
全面進入正規化管理時代,仍在路上
伴隨整個民用無人機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無人機研發、生產、應用等機構對實用型無人機駕駛員的需求非常迫切。據初步估算,到2018年,我國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的需求量將突破3萬人。目前,專業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快速有序發展的一個因素。
據中國AOPA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無人機訓練機構只有31家,培訓的無人機駕駛員執照合格證人數還不到700人,“持證上崗”的民用無人機駕駛員數量嚴重不足。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現在只是民用無人機駕駛員規范管理的一個良好開端,要讓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全面進入正規化管理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了解到,現在各個培訓機構的教員都是由中國AOPA培養出來的“種子”,通過中國AOPA的培訓、理論考試、實踐飛行考試后,下放到各個訓練機構去生根、發芽。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這個局面將會有所改變,成功培養出機長和駕駛員的上百人以上的培訓機構,將被賦予教員的培訓資質。記者了解到,今后,全部民用無人機駕駛員都將由培訓機構培養,中國AOPA只負責考試和證后管理工作。
同時,中國AOPA還將在全國建立一些理論考試點和實踐飛行考試點,方便企業就近參加考試,今后民用無人機駕駛員考試工作也將更加系統化、程序化、正規化。
除了專業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短缺的因素外,現階段,大部分民用無人機駕駛員是從航模“飛手”轉過來的,普遍飛行理論水平偏低,法律法規意識淡薄,這兩大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無人機產業發展產生了影響。
然而,法律規意識的提升絕非是一蹴而就,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宣傳和普及的過程。“我們呼吁有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到無人機航空文化和民航法規的普及行列中來,以進一步加大無人機駕駛員規范化管理的宣傳范圍和普及力度。如果,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甚至是大眾都知道怎樣操做無人機才是合理、合法的,那么民用無人機產業將能夠更加健康、有序發展。”柯玉寶在采訪中多次這樣強調。
相信未來,隨著民用無人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手段的逐步完善,我國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將全面進入正規化管理時代,實現持證方能自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