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讀高中先要評估自身適應能力
今年夏季在廣州一留學展上,有學生咨詢出國讀高中。
由不同留學機構舉辦的六七場海外高中教育展扎堆廣州舉行。據悉,近幾年中國大陸低齡化留學生約占自費留學人員的30%,許多學生選擇在初三、高一赴海外學習。留學專家表示,申請出國讀高中,學生家長除了關注學校硬件,還應關注學校的軟件及特色。
近年來低齡留學升溫
近年來,在國內高考壓力過大、海外高校紛紛提高招生門檻等因素影響下,許多高中生紛紛加入出國行列。據啟德教育統計,赴海外讀中學的群體,八成是高中生,今年同比增長15%。越來越多的家長從孩子在初三、甚至升上初中就開始咨詢孩子赴海外讀高中的事宜。
啟德教育黃韻芝透露,咨詢高中留學的學生分為高分和低分兩個階段。低分生希望換個環境提高成績,高分生中則有來自華附、廣雅的尖子生,其中一些班級留學風氣盛行。這些學生的目的大部分是考一個名牌大學,家長也特別關注高中與大學的合作項目、課程能否轉換成大學學分等。
學美教育副總監佘旭東則介紹,目前來咨詢的低齡留學生占到1/3,成績都在較高的中上水平,這些學生出國主要是希望打好語言基礎,提前適應當地文化和學習環境,以便升到更好的美國大學。
黃韻芝介紹,目前留學美國、德國、英國、瑞士、新加坡的高中生大部分在當地的私立高中就讀,而留學加拿大、澳洲的學生則均勻分散在公、私高中。根據英國安培德私立高中學術總監史蒂夫庫克提供的數據顯示,該校倫敦校區600個學生中,中國學生就占到10%的比例。
有學生難適應國外環境
赴國外高中念書實際并不簡單,相繼把兩個女兒送往加拿大就讀高中的朱凡表示,中國和西方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國外中學以職業教育為主,中國是精英教育,兩者在課程設置和考核上有天壤之別。因為不了解海外高校辦學規范、心理準備不充足、適應能力差等原因,現實中存在不少高中生留學失敗的案例。
據業內人士介紹,省實中學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到溫哥華上學后發現自己的關注度消失,覺得十分失落,便拒絕上學。而據媒體報道,由于遠離親人,近年來得“異國不適癥”的學生越來越多,而這一現象主要發于16 ~24歲留學人群。
那么,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適合出國呢?新通教育集團留學專家表示,留學早晚不是以年齡為界線,而是以孩子的心智成熟與否為界線,留學不應是父母的想法,也應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想法。如果孩子的心智成熟,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都比較強,那么到達國外后獨立性會增強,依賴感也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