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護理本科生和大專生有什么區別?這個問題看似好回答,實際上卻包含太多的因素在里面。
我們且看網上的戰友是怎么面對這個問題的。
鄭老師:
關于這個問題,我問了好多朋友,發了許多群,他們都只是說有區別,對本科生授課,更注重解決問題 ,而對專科生授課,注重的是結果。
肖老師:
就從那篇選護士長的文章來說,我覺得學歷只能代表過去,個人覺得重點還是看工作表現。
尤其是一個護理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要看管理方面的能力,一個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一個干活能手,一個干活比較好的護士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但不能否認很優秀的專科護士也很厲害。
是不是看到這些回答,作為大專學歷的護士心里很不是滋味,因為網上的回答幾乎一邊倒,覺得本科學歷的優勢很明顯。那么,兩者之間真如網上所言嗎?
先說一下通過全國普通高考上去的全日制學生區別。
這是誰都要面對,起跑線不一樣。就本科生而言,首先要達到國家劃定的本科線要求。等所有本科線錄完了,才到專科線的學生。
從總體上來講,不管你承不承認,剛走出校門的學生,本科學歷的護士,從認知能力、領悟能力、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架構方面,會比專科生強那么一丟丟,她們手里的敲門磚就比大專的硬。
但這條線也不是不能超越,只要你是全日制的大專,就可以繼續往上考全日制本科。
那么,到了單位,是不是本科生就一定比專科生好用呢?這個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護理工作又臟又累又苦,相信在這條路上的戰友們都深有體會。如果硬要比的,需要分兩種情況:
一、規模較小的醫院或者級別不算高的醫院,普遍反應本科生不如大專生好用。
在這種醫院里,本科生的數量寥寥無幾,專科生則可以達到幾十人,甚至更多。
本科生少,可能醫院連護理部主任、護士長都沒有科班出身的人,所以,很多人盯著。
與此同時,其他護士懶一點、差一點、引起醫療糾紛,不會有人特別注意,但放在本科護士身上,效果完全不同,因為很多人先入為主,把這樣的人看得更「神圣」,有污點了就是損壞形象。
在這種醫院里,護士長更需要干活的護士,不需要創新、不需要改革和與時俱進。醫院用人的出發點也很簡單,能干活就行,大專學歷都高了,整個有證的就行。
二、大醫院情況正好相反,從管理的數據來顯示,本科生比大專護士優秀。
在省三甲醫院,或者市級三甲醫院,目前招聘門口都很高,基本上都要本科生,有的甚至連續幾年只招碩士生了,大專生基本上不再考慮。
基于此,一些愛搞研究的人士就做了相關調查。
照護能力、溝通能力、自我專業成長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數據顯示如下:
單純從數據上看,本科護士這五方面的能力要高于大專護士。
信息能力的區別: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
上表顯示本科護士大專護士都會經常上網查閱資料,大專生登錄的頻次反而比本科生高。
所以,基于以上,究竟本科和大專護士哪個好用,這點要看平臺。越大的平臺,學歷高的護士發展的越快;越小的平臺,學歷高機會反而會小一些,畢竟醫院的側重點不同。
那么,說了那么多,大專護士在什么地方比本科生強?
有研究證明,大專護士的臨場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本科護士要強。
國內也有些學者依據組織與支持理論做出了解釋:單純依靠嚴格的管理和規則提高效率,更適用于受教育層次較低的群體。
本科護士面對壓力,不擅長使用人際交往技能,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脆弱,可能與他們學業和生活方面相對順暢有關,也與部分人的自我認定有關。而大專生在這方面比較能夠認清現實、面對現實、接受挫折。
以上三種能力又是一個護士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用人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處于這種情況的本科護士還需要提升這方面的能力。
題外話
數據不一定適用每一個人,也不代表全部,但可以適應大多數,可以當做用人的參考指標。不管什么行業,總有人可以擺脫學歷的加鎖,脫穎而出。起點低,不代表能力低,但要用能力和成績來證明,而不是口頭上懷才不遇。
但不得不說,高學歷護士已逐漸成為趨勢,不僅是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護士也大有人在。護士絕不僅僅是打針發藥的職業,會越來越專業化,門檻越來越高。大專護士考本科,本科考研究生,在高平臺是必然的選擇。
隨著社會發展,人也會花開花落,不斷更迭。一個專業的成長總要經歷這樣的陣痛,關鍵是,你在這樣的大潮中保持著前進的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