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說不影響都是假的,你唯一所能做的是去減少和彌補在學習專業或文化時,在另一方面的損失。
如果你用心學了會發現,一個月總有那么四個星期會覺得,臥槽,這他媽時間完全不夠用啊。
雞湯:
但是啊,這雷鋒說過,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
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
一向是雞湯黑,不過這話倒也說得實誠。高手總是能平衡自己的專業與文化。
給點建議,僅供參考。
專業選擇:
高二,有目標有提早針對性準備是好事,不過在這之前我覺得你應該在了解與學習了一定這個領域的相關知識以后,再做專業選擇方面的打算。
現在這個時候訂下所謂的目標以及所謂的保底備選專業,我說話比較直,純屬扯淡,不過站在不打擊你考學信心的角度,我更愿意這樣解釋我剛剛的那句話,在沒有徹底了解你的目標專業之前,如果僅僅因為片面的自我YY,你就會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只想考只適合去考某個專業,而放棄其他專業的學習,這樣的結果就是你啥都考不上,要是現在就有什么師哥師姐,有什么你遇到所謂的培訓班老師對你說,“我覺得你可以去考那個專業”,我真想替你刪他幾耳光,這只是他們與你接觸的短時間里的判斷,興許你問人家我可以考某某專業的時候,人家正在啪啪啪,隨便回復你個答案,你就當做了個寶來供著。
了解你的只有你自己,不要因為外界影響你對專業選擇的判斷,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花了這么多口舌來說專業選擇,是因為這他媽真的很重要,身邊不乏大多數進入藝術院校以及落榜的朋友后悔當初選錯了專業。
這一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這一段的放在你已經有明確的專業方向,注意,是專業方向,不是具體專業。
還是那句話,別局限自己的選擇,可能臨到報名,你發現你其實更喜歡另一個專業,確定具體專業的事,我建議是在考學前3-6個月,也就是你的高三上期開學開始,你可以具體思考在你現在的知識儲備基礎上,結合你的喜好,選擇你最終的考取專業。
我對于專業大方向的選擇的建議很簡單,到底是攝影是編導是美術還是巴拉巴拉,別跟風隨大流,到頭來五個字,看招生簡章,招生簡章學問大著呢,我考學時,幾所名校簡章各專業考試的要求不說倒背如流,正背如流倒也是可以的,知己知彼很重要,一個一個字研讀專業要求與介紹之后,你就可以仔細想想你的專業大方向了。
后期準備:
無論你將來決定考取專業的方向,在今后的時間里,各方面的積累我覺得是尤為重要的,不是天分型考生就做勤奮型考生,雖然我覺得考上的勤奮型考生都是看臉。
而在專業方面的學習準備,我不想過多的分享我的方法,不是自私,是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摸索適合自己的路子,適合我不一定適合你,沒必要覺得,臥槽他看的東西學的東西好高大上我也要那樣,這樣想的人,那我覺得你考學也是為了裝逼,如果真有興趣聊專業,私信我我也很有興趣。
其次針對你的問題,藝考對文化課的影響,我覺得最為重要的是你的時間分配。
我唯一的建議是在考學之前的3-6月,也就是你確定了具體專業的時候,這時候你的時間重心是一定偏向在專業上的,最開始那句話,你唯一所能做的是去減少和彌補在學習專業時,在文化學習的損失,我建議是盡力保持文化成績,不求拔高,只求維持不退步,這樣在后期考學完的文化沖刺階段不至于落下太多。
[寫在后面的話]
現在的你啊,還是好好學習,該學文化課就好好學,該刷點片該讀點書也好好弄,摸索自己的路子,發現自己的興趣,考學啊,別搞得太緊張也別太不當回事。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你對日常生活的感悟也很重要,很多老師特別愛嘮家長里短呢,多和人聊聊天,聽聽故事,興許樓下賣油條那大爺聊起天來都能把你聊化了。
最后三句話,也是三個問題,亦是我當年在你這個時候所思考的:
想要什么?
為什么要?
該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