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發(fā)布《2014—2016年高考[微博]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2016年起把英語分值減為100分,把語文分值提高至180分。此舉被視為高考改革的“風向標”,引起網友熱議。
一名來自湖北的搜狐網友認為,“語文提分,英語降分”的改革方向值得肯定。“當前,母語學習普遍不受重視,擠出學習語文的時間來為英語、數學提分是高中常見的現象。但很多學生英語學了十幾年,還是張不開嘴。”
也有網友對英語分數比重降低提出異議。在騰訊網友“杰克君”看來,這種改革方案對于英文好的學生不太公平。“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高考分數只是一塊敲門磚。教育資源畢竟有限,英語分數降低,可能把一些懷抱美好理想的學生堵在好大學的門外”。
“現在出國工作學習旅游,英語是不能缺少的工具。”網易網友“billyzhang”指出,即使降低英語分數比重,大城市學生由于打算出國或其他原因,學英語的熱情恐怕不會降低太多。而在落后地區(qū),英語作為高考重頭戲時,學生的學習效果尚且不佳。這樣改革,會不會讓他們與大城市孩子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改革科目分值比重能夠切實為學生減負,讓學生更科學地學習各個科目嗎?”鳳凰網網友“LQ老槍”提出疑問,學校不重視英語,會不會導致更多學生轉向校外的英語培訓機構,增加學習壓力?語文分數提高會不會又導致學生紛紛報班學語文?
網友“aaaa2013小妖”說:“看了很多關于這次改革的評論,感覺好多人都是以自己英語或語文成績的好壞來評價這次改革的。在高考依然作為指揮棒的背景下,高考改革關系到下一代的未來,影響整個教育,人們應該用更加認真的態(tài)度看待這件事。”
“現在很多人眼睛只盯著分值的增減,而不看整個改革的方案,不同學科立場就難免有片面的爭執(zhí)。”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指出,英語的分值降低,其配套措施是平時增加等級考試,最終退出高考,實行社會化考試。其實是更重視英語,也更符合英語教學的規(guī)律。同樣,語文分值提高也并非萬事大吉,重要的是要改進現有的普遍的語文教學模式,往多讀書以提升素養(yǎng)的路上靠攏,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當然,語文高考命題和閱卷也必須改革,增加科學性和公平性。
他提到,有百利無一弊的改革是不存在的,既然踏出這一步,就要超越坐而論道,勇敢前行,不斷實踐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