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国产精品_久久精品在线免费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www_在线播放精品

最權威的學校,最專業的機構!
特色專業: 動漫設計 學前教育 計算機 會計金融 影視音樂 建筑工程 廣播電視編導 外語 美術設計 國際貿易 工商管理 廣告學 法律 旅游與酒店管理 汽車工程
全國咨詢服務熱線

08:00-24:00

4007-567-088
2025優秀高校聯合招生,學生/家長可以直接電話咨詢,熱線電話:4007-567-088
首頁 > 高考專家團

二三本學歷出身,一輩子也翻不了身?

發布時間:2021-10-13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眾所周知的“第一學歷”,這個說法其實在官方文件中從未存在過。

教育部日前在回答網友相關問題時表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歷”這個概念。

不過,現實社會告誡人們第一學歷有多重要。有論文顯示,同是碩士學歷畢業生,本科為非211院校的與本科為211大學的相比,在初次就業中收到簡歷回復的概率要低四成多。

甚至于,最近一位考研學子在選擇導師時,發現北大數學學院某博導碩士畢業于地方院校,發帖稱無法相信北大會有這么差的師資。

“第一學歷如同烙印印刻一生,無論之后再怎樣努力,都無法擺脫”,有網友如此留言說。

緣起

專升本(非成人高招專升本)畢業后的第一學歷,是專科還是本科?

教育部日前在回答網友上述問題時回復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歷”這個概念。在管理過程中所說“學歷”,通常指個人獲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學歷。

而在2014年,教育部在回答類似問題時也提到:如果要強調“第一學歷”,小學中學也是學歷。

官方并無所謂“第一學歷”概念,然而現實社會中第一學歷早已“深入人心”。這是緣何而起?

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現實中的就業、社會歧視,是第一學歷觀念“深入人心”的最大原因。

盡管教育部不止一次強調“沒有第一學歷的概念”,但是面對競爭日漸激烈的就業隊伍,用人單位在招聘選人時開始設置各種門檻,優先考慮錄用985、211大學、“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

普通院校的本科畢業生,在就業中遇到了諸如“非雙一流大學本科畢業”的歧視。對于專升本的畢業生而言,就業歧視更為嚴重。

在諸多媒體中,也會時不時使用一些話語,比如“3個985求職不受苦,3個211應聘都有招”。“3”是指本碩博3個學歷,提示著大家第一學歷很重要,最好是985要么也得是211的學歷,才會是夠硬的學歷,才會更好地就業。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目前職場上流行的“第一學歷”概念,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階段的“起點學歷”,即在完成高中學業后,讀的是專科還是本科;本科教育具體是什么學校,是“雙一流”還是985、211、一本、二本。

2020年一篇發表于《經濟研究》的論文《學歷的信號機制:來自簡歷投遞實驗的證據》,顯示碩士學歷畢業生中,“第一學歷”為非211院校本科的,比“第一學歷”為211本科的,在初次就業中會收到更低的簡歷回復(低41%)。

曾經,一檔電視求職類節目記錄下北大碩士當場被拒的場景,由于選手的“第一學歷”是個二本院校,即使是北大碩士,用人單位也只能說句“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

梁挺福指出,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整個的社會大環境,都存在這樣一種認識:第一學歷可以更好地反映大學生的實力和能力。在這種“以偏概全”的認識下,自然會衍生出學歷歧視。

從更深入的角度看,“第一學歷”歧視也反映出社會對專科教育的不樂觀、對普通本科教育的不自信,這是要促使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因所在。

干擾

就業、升遷、甚至相親,且不提“第一學歷”在社會中的現實功用,考研白搭、高分復讀、專科恐慌,教育系統的反應卻很劇烈直接。

由于深知本科“第一學歷”的分量,縱使考研人數年年看漲,“本科學校不好,考研也白搭”的壓抑情緒,也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滋生。

更何況,隨著名校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推免比例,保研越發成為名校讀研的主流途徑。同時,越來越多名校擴大直博和碩博連讀比例。于是乎,本科沒考上名校,碩士難上。本碩是普通高校,博士申請名校也難了。

本科“第一學歷”,背后是高考的選拔機制。多年以前,人言高考改變命運。如今,這話的語境變了,老師和家長依然沒有騙你。

熊丙奇指出,“第一學歷”評價會讓學生的“名校情結”更嚴重,成才選擇更單一,加劇教育的內卷化。這也是近年來出現專科恐慌、高分復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專科生有“專升本”這一深造途徑,然而“第一學歷”歧視,令不少家長和學生認為專科的求學經歷是“學歷污點”。

與此同時,隨著高招錄取逐漸實現不分批次,一二本合并已是大勢所趨,還存在三本招生的省市也所剩無幾。大學之間的差別,將不再有一二三本之分,專科和本科的差別,也就更加凸顯。

就算高考成績能進一所不錯的本科院校,近年來也有不少學生寧愿選擇復讀,沖刺211、985高校,以獲得更好看的第一學歷。

有學者提醒,高分復讀現象從數據來看,復讀的學生當中只有30%的人,能夠保證第二年考的分數比第一年高。此外還要算上復讀多花一年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這樣一來復讀真正能夠劃得來的學生,最多也就只有20%左右。

梁挺福認為,“第一學歷”的現實功用,帶來一系列諸如升學焦慮、就業焦慮、職場焦慮等不良影響,變相認可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

在學歷焦慮、就業焦慮的裹挾下,考研大軍隊伍龐大、高考高分復讀現象屢見不鮮、專科歧視更是無處不在,不僅擾亂教育秩序,更是極大地造成社會資源、教育資源的浪費,對于整個社會的人才培養、教育導向都會帶來嚴重的誤導。

破執

解鈴還須系鈴人,現實社會“捏造”的第一學歷問題,還得從就業市場一側率先轉變觀念。

早在2011年《中國青年報》就進行過一項社會調查,結果顯示57.5%的被調查者,感覺到招聘中存在學歷“查三代”現象,而且認為這種現象在政府、國企和事業單位最為嚴重。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

梁挺福認為,打破“第一學歷”執念,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入手會帶來極其重要的、積極的正面影響,起到風向標作用。高學歷不代表高能力。人才不能單單依靠名校、學歷來判斷,只有全面考核選拔才是正確的導向。

同時,要打破固定思維和社會偏見,仍需要整個社會方方面面的努力。

梁挺福認為,打破高校間“三六九等階層壁壘”,改變一考定終身現狀,讓人才平等競爭,人盡其才合理利用。對高校而言,更是任務艱巨。

高校可做的甚多,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實現精準就業,對消除“唯學歷”歧視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不可否認,很多人專升本,再讀研讀博,反而證明是個能吃苦、愿意學的人,能力也不會差到哪里去。我們不能隨便否認別人高考前的實力,當然也不能隨便否認別人高考后的努力。

2019年華為“天才少年”中,獲得最高201萬年薪的張霽,如果用人單位在“第一學歷”上設下門檻,一位“天才少年”可能就石沉大海。與另外幾名本科畢業于985的“天才少年”相比,張霽本科畢業于武昌理工學院,而且還是一名復讀生。

打破“第一學歷”執念,需要改革者推進教育公平、勞動單位修正用人視角、社會人員支持共識搭建,更需要每一位學子自身的努力。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高考分數低老師幫你選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
  • 距離2023
    高考還有
  • 100

用戶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移動客戶端訪問本站!

免費參觀院校申請
  • 參觀學校
  • 姓名
  • 郵寄地址
  • 聯系電話

版權所有:中教未來(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5 rights reserved www.3848080.com 京ICP備14025495號-5

高校特色專業招生咨詢熱線: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專科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