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AP考試、做項目、學開車、學做飯……保送生們的檔期很滿,甚至比高考生還忙,只為在最好的時光遇見最好的自己!
新學期,很多高三教室里已掛起高考百日沖刺的倒計時牌,看著數字每天在減少,考生們的緊張情緒逐日凸顯。但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已提前收到國內外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不用再備戰高考,不免讓人覺得羨慕。
殊不知,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在為自己理想打拼時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日前,記者在省實驗中學和濟南外國語學校采訪了幾位“學霸”,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們雖然不用高考,但絲毫沒有放松,提前學習大學課程、做項目、學開車、學做飯……日程安排甚至比高考生還忙碌。
姓名:王若涵
學校:省實驗中學高三(22)班
被錄取院校:美國萊斯大學
不適合競賽的“物理神童”
托福110分,SAT1520分,5門AP全5分,學考全A,去年12月中旬剛剛收到了美國萊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樣一連串交驕人的成績讓王若涵又一次成為了省實驗中學諸多“學霸”中的“大神”。但向來行事低調的王若涵卻沒有表現的過度驚喜,每每有人提起,他總用“一般”、“比較好”、“只是運氣好”這樣的詞形容自己。
初見王若涵,他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性格內斂,不太好說話。但隨著交談的深入,記者越發想用“思維縝密”、“高于常人的理性”等詞來形容他。而這一特質也讓他在物理方面發揮的淋漓盡致。“初二剛接觸物理時,老師講課特別好,讓我一下子就對這個學科充滿好奇,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可以說對物理到了癡迷的程度。”王若涵說。初高中的物理知識早已不能滿足他,他會自學一些超綱內容,高中三年的假期中,他多次去外地建筑工地的實驗室中實習,了解工地的工作以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習過程當中,他還和同學共同針對工地大型器械進行課題研究,并撰寫了論文《瀝青拌合站污染問題的產生及對策》對拌合站的污染問題提出了建設性改進措施,發表在學術期刊《山東工業技術》雜志中。
去年4月,王若涵參加了“物理杯”美國高中物理競賽,獲得全國前5%,華北前30名的成績;在2016年“美國物理教師協會”物理攝影大賽中,他的攝影作品《The Dance of the Wax》獲得中國區前50名的成績。
對物理的癡迷,讓王若涵最終收到了來自美國萊斯大學自然科學院物理系的錄取通知書,該校物理學領域專業排名全美前5,綜合排名全美第15位。不過,王若涵也坦言,雖然他對物理有很大的興趣,但卻不適合參加國內的物理競賽。他說:“國內的物理競賽考的是深度,題特別難,誰能做出來就能得高分,我之前嘗試做過奧賽題,很多都不會;而國外的物理競賽考的是廣度,鼓勵發散性思維和實際應用操作,我覺得自己更適合。”
精力充沛的“全能王”
一提到“學霸”,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埋頭書海,只拼成績的“書呆子”,可在王若涵身上,卻絲毫沒有這樣的影子。在老師和同學眼中,他是個精力充沛的“全能王”。
小學二年級時,學校里組織民樂團,王若涵被選中,分配其吹嗩吶。“當時我并不知道嗩吶是什么樂器,是姑姑建議我學的,后來就一直堅持學下來,還考了十級。曾獲全國民樂比賽金獎,并曾作為青年使者赴韓國進行民族音樂交流。”王若涵說。對音樂的熱愛還讓他成為學校阿卡貝拉社團組長,他帶領組員利用課余時間排練音樂作品,在校內校外的平臺中演出,并與美國的聲樂團進行交流。
此外,王若涵在學校參加英語比賽,科技節、歷史展,頻獲冠軍。2015年暑假,他代表學校赴美參加中美青年大使項目,回國后和老師同學一起出版了《游行看美國》一書。去年暑假,他又參加了先鋒中學生國際聯盟峰會,與全球各地的優秀中學生交流學習,探討當下社會中互聯網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及未來的發展。
“其實我不是精力充沛,只是把時間分配的比較合理,感覺自己有強迫癥。”王若涵說。高中三年,雖然知道不用參加高考,但為申請好學校,要比普通班的學生付出更多努力。高一,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學習AP課(美國大學先修課程)上,暑假還要上托福班;高二是最忙最累的一年,國內課程要會考,AP課照常上,更重要的是準備SAT考試(美國高考)。
現如今,對王若涵來說最“黑暗”的日子已經過去,但他絲毫不敢放松。接下來的三個月,他要準備4門AP課考試,還要準備第二外語(韓語)考試,閑暇之余要學做飯,一點也不比普通高考生輕松。
姓名:司曼霓
學校:省實驗中學高三(21)班
被錄取學校:美國康奈爾大學
跟母親出國堅定留學志向
司曼霓上初一時,母親去瑞典做了一年訪問學者,她也有機會跟著玩遍歐洲。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開放的模式一下子就把司曼霓吸引住了,加之英語成績一直很好,她堅定了高中畢業后留學的念頭。
進入中美國際班學習后,司曼霓特別適應這種教育方式,加之對數學感興趣,邏輯思維力強,讓她學有余力。在申請學校時,司曼霓將目標鎖定了美國。“父親比較看重地理位置,讓我申請東海岸的學校,環境好,學術氣氛好。母親則從專業角度幫我把關,最終申請了文理專業,今后想往應用數學方面發展。”司曼霓說。去年12月9日,她收到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該校是美國著名的常春藤聯盟學校,全美本科大學排名第15位,世界大學排名第16位,是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
把自己的時間安排滿一些
顏值高、智商高、情商高,在同學眼中,司曼霓是名副其實的“三高”女生。高中三年,除了學習中美基礎課程,參加托福和SAT考試,司曼霓還經常參加各種活動。她設計的生物電控LED燈成功獲得專利;參加“AAPT物理攝影大賽”,躋身全球前五十名;參加的AMC數學競賽、加拿大滑鐵盧數學競賽、CCTV英語演講比賽China Daily英語大賽等,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我從小愛好藝術體育,鋼琴業余十級,民族舞業余九級,跆拳道藍帶,還擔任學校國際部學生會文藝部部長。”司曼霓說:“接下來,我要參加6門AP課考試,還要學做飯、學開車,學口語、練鋼琴,準備畢業旅行。我就想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滿一些,現在不逼自己,要等到什么時候!”
姓名:謝雨
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三(17)班
被錄取學校:北京大學
高中三年逆襲成年級第一
“一切都是出乎意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這是前幾天謝雨剛剛更改的QQ簽名。能拿到北京大學朝鮮語專業的錄取通知書,謝雨的高中三年可謂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謝雨是“小升初”進入濟外初中部的,當時入校成績并不理想,屬于收費生。后來,她不斷給自己加壓,中考考了546分。“這個分數上省實驗也沒問題,但覺得在濟外三年,有感情了,環境也很熟悉,以后還有保送機會,就繼續上了高中部。”謝雨說。升入高中,她競選學生會,當選副主席,加入各類社團,參加各種活動,但絲毫沒有影響她的學習成績,反而讓她成為理科年級第一。她用“逆襲”二字形容自己,更坦言活動和學習是相互促進,既讓她鍛煉了溝通與交往能力,又讓她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
最后的高中檔期排的很滿
參加完學校最后一輪保送生考試后,謝雨以年級第一的成績拿到報考資格。她選擇了北大,想要再逼自己一把。根據安排,1月14日她要去北大參加考試,可就在出發前一周,她卻犯了急性胃炎。“當時有些忐忑,覺得會影響發揮,可后來一想,只要盡力就好,就很放松的去考試了,成績還不錯,最終被朝鮮語專業錄取。”謝雨說。
不用再參加高考,謝雨輕松了不少??伤齾s是個閑不住的姑娘,她把自己在高中最后的三個月安排的特別充實。她當選學校保送生工作委員會負責人,組織保送生開展義務售書、詩詞大會、樂隊演出等工作,還和同學一起排舞臺劇。謝雨說:“在最好的時光遇見最好的濟外,最后的高中時光絕對不能辜負。”
另外,她在初中就通過了二胡十級考試,后來因為學業繁忙擱置了,現在又想重新練。“很多同學都在學大學課程,我不打算提前學,怕自己學歪了,我打算‘零基礎’入學學專業。”謝雨說。
姓名:李澤陽
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
被錄取學校:英國劍橋大學
與化學結緣,催生與劍橋的化合反應
今年1月中旬,濟南外國語學校17歲學生李澤陽收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羅賓遜學院的無條件錄取通知書,成為2017年該學院錄取的唯一一名中國學生。能被劍橋錄取絕非易事,這要歸功于從小對生物、化學的興趣及專業程度。
李澤陽的媽媽蒲春曼告訴記者,兒子從小學東西很快,1歲半時已經能夠認兩三百個漢字,4歲就能通讀一些“小部頭”的書。平常生活中,李澤陽總是對于大街上的植物充滿興趣,“就連出國玩,也不忘在當地買些植物種子。”久而久之,見的花花草草多了,隨便指一株植物,他就能夠迅速說出所屬綱目及相似物種。
李澤陽說:“初中第一次接觸化學就迷上了。然后就自己找了書,開始提前自學化學課本,初三的時候已經提前完成了高中的化學知識。還在父母的幫助下在家建了家用實驗室。”
“那時,幾乎每個周末,全家人都會帶著孩子到處轉悠,購買化學試劑。”蒲春曼說,家里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瓶瓶罐罐互相碰撞發出的聲音。偶爾還會配合著刺鼻氣味,飄出陣陣白煙。盡管如此,父母從未阻止過他。
在參加劍橋大學的面試時,因為扎實的學術功底,讓他不僅飛快的答題,幽默風趣的談吐,原本需要25分鐘的面試,面試官最終和他聊了40多分鐘。
別人高考,他繼續生化實驗
除了專業方面的成就,李澤陽的語言方面也是相當厲害。據了解,他的雅思成績為8分,同時,他還參加了英國第一語言考試,并拿到了等級“A” 的好成績。不僅如此,李澤陽還是一個愛好廣泛的孩子,他的書法作品曾經獲過國家大獎,鋼琴也早已考過十級。
更令大家沒想到的是,李澤陽還喜歡烹飪。在他看來,做飯也是一種實驗過程,什么蔬菜與什么肉類進行搭配,翻炒時各類食材顏色的變化所表現出的化學作用又是什么,李澤陽都會思考。在去劍橋面試時,在緊張的行程中,他專門去超市采購食材,為同學做雞肉、烤面包,而他做的西餐也是媽媽的最愛。
如今,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李澤陽十分輕松,別人都在忙高考,他正在攻讀大學水平的化學課本,還要繼續做自己的生化實驗。
姓名:張覃婧
學校:省實驗中學高三(21)班
被錄取學校:范德堡大學
學習是要憑感覺的
班級副團支書、國際部學生會副主席、國際部學生會社團部部長、學生會文藝部干事、學校DI社副社長……光看這些職務,對一個普通高中生來說已經很累了,可對張覃婧來說,這都不算什么。她參加希望之星英語比賽,獲得山東省一等獎;參加美國物理杯競賽,位列全球前17%,獲得參加英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資格。參加DI亞太地區比賽,榮獲文藝復興獎;參與國際太空城設計比賽,奪得全國冠軍、亞太地區亞軍。此外,張覃婧還參加慈善晚會,參與義賣活動,在省博物館擔任義務講解員……盡管如此,卻沒有影響她的學習,高中三年學習成績始終列年級前列,托福成績116,SAT考試1510分。“學習是要憑感覺的,我就是怎么舒服怎么來。”張覃婧說。
她告訴記者,上初中時,她的作息特別不規律,放學回家先睡覺,等半夜再爬起來寫作業,感覺夜深人靜效率比較高??珊髞砩眢w熬不住了,就開始慢慢調整狀態。每次考試時,也完全憑感覺,如果感覺題目特別順手,就做的又快又好,如果沒感覺,就差一些。“我這次托??荚囎魑木蛯懙南喈旐樌?,那一刻有如神助。”張覃婧說。
參加高考,青春不留遺憾
對國際部學生來說,雖說平時也學習國內課程,但只是為了會考,和高考難度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高三下學期大家陸續收到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就沒人再報名高考了。但張覃婧是個例外。她報名參加國內高考,是班里僅有的幾個挑戰者。“剛開始班里有不少人報,最后確認繳費時,因為各種原因,就剩下我和另一個同學了。參加高考目的很簡單,就是不想讓青春留遺憾。”張覃婧說。只是一想到高考時,同學們都在畢業旅行,也沒人送考,不免有一絲難過。
離高考還有三個月,張覃婧不僅要準備6門AP課考試,還要學習國內課程知識,由于文科相對薄弱,寒假還報了語文輔導班。她說:“我特別喜歡浙江大學,如果不出國,我會努力考浙大。現在水平達不到了,不過媽媽說也不能考太差,起碼要過一本線。”
姓名:徐瑋良
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三(19)班
被錄取學校:復旦大學
父母曾反對他上濟外
一轉眼,在濟外已經度過了873天,收到復旦大學英語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后,淄博小伙徐瑋良長舒了一口氣,感慨自己三年前的堅持終有回報。初三時,徐瑋良聽同學說起濟南外國語學校在全省招生的消息,便趕忙回家上網查看了解學校情況,隨后報名參加了考試。320分,超出錄取線17分,查到成績的徐瑋良很高興,可父母卻反對他去。“我理科比較好,父母希望我留在當地上淄博實驗中學,認為該校的理科水平比濟外高。但我從小喜歡學英語,濟外在外語方面又是佼佼者,所以我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父母最終也尊重了我的選擇。”徐瑋良說。
濟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讓徐瑋良的視野一下子打開了,他第一次知道,英語課堂上可以了解到語言背后的文化,而不只是書后面死板的單詞表;第一次知道,社團活動可以如此豐富多彩,每個人都有無數的機會展示自己。
“文藝男”組樂隊致敬母校
憑借對英語的喜愛,在參加了學校5次保送生考試后,徐瑋良終于有了報考機會。“上海是個國際化的城市,復旦大學不但學術氛圍濃厚,專業水準高,更重要的是喜歡那里的文藝氣息。”徐瑋良說。
在同學眼中,徐瑋良是個“文藝男青年”,平時喜歡唱歌、看書、聽音樂。高一時,性格內向的他想要競選班長,結果落選了。高二時,他再次挑戰自己,成功當選班長,在繁忙的工作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如今,離高考還有不到100天,其他同學都在沖刺備戰,徐瑋良則輕松很多。他不但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項保送生活動,還輔導高一高二學生功課,提前學習大學課程知識。更主要的是,他和其他五名保送生組了一個樂隊,目前正在籌劃為母校寫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