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高考分數區分度越來越低,各校錄取分數普遍上漲,想通過高考統招進入理想大學越來越難。所以,更多的考生選擇通過自主招生這條途徑進入理想大學。
但是,真正了解自主招生后,大家發現原來想通過自主招生也不是那么容易。2016年5月,教育部發布相關數據,2015年通過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示自主招生報名人數16.2萬人,錄取1.1萬人。
那么,在如此低概率錄取情況下,大家最需要了解的就是,高校是如何來逐級淘汰考生?考生和家長如何來合理規避風險?
一、通過初審淘汰不符合招生條件的考生
自主招生選拔的主要標準是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當然考生的平時成績也是一個非常重要參考標準。
在高校自主招生初審環節,考生需要有相關材料來證明自己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條件綜合為以下12大類:
1、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五大學科競賽(數、理、化、生、信息)省賽區三等獎以上;
2、高中階段具有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學生電腦制作活動等科技類獎項;
3、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新概念作文大賽、語文報杯、北大培文杯、“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等語文作文類獎項;
4、高中階段獲得全國創新英語大賽、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學生英語技能大賽等英語類比賽;
5、曾公開省級或者是國家級刊物上發表過論文(限第一作者);
6、正式出版過相關領域的專著;
7、高中階段獲得有過發明專利等;
8、單科成績十分優秀,在年級排名前10%、5%或者是1%;
9、參加過國際性創新賽事;
10、具有有文學、語言等方面的特殊才能或者是具有學科特長、有較強實踐創新能力;
11、高中階段在21世紀中學生演講比賽,或者在全國性辯論賽中獲獎;
12、其他特殊條件者。(請直接查看該校2016年招生簡章)
考生如果在自主招生報名過程中,沒有相關證明材料來證明自己符合高校自主招生條件,那么,就很難以通過高校自主招生初審。如果自身條件與高校招生要求差距較大,小編也不建議大家報考該校。
二、通過筆試和面試淘汰綜合素質不夠格的考生
通過了高校自主招生初審的考生也不要沾沾自喜,因為距離最終錄取,還有一大截距離。初審通過后,考生需要在高考之后參加高校組織的自主招生測試。
2016年高校普遍采用筆試+面試的方式對考生進行測試,部分高校只有面試測試,如:華科、中石油、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
筆試難度各校不一,一般情況下稍高于高考,如果平時成績較差,將難以在筆試中勝出,2016年清華、華南理工等高校是只有筆試通過后才可以參加自主招生面試。
面試考核方式主要有:結構化面試、半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小組辯論式等。考核內容隨機性較大,涉及考生個人信息、社會熱點、對所報專業了解度、生活常識等。
自主招生面試需要考生具有較高的心理素質、隨機應變能力,考官提出問題后,考生能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有理有據。
高校自主招生測試會刷掉一大部分不符合條件的考生,從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錄取率來看,大部分高校會通過這個環節淘汰1/3—2/3的考生,甚至有部分高校會淘汰90%的考生。
三、通過高考成績淘汰計劃能力不強的考生
通過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后,高校會給予考生一定的優惠分數,只有高考分數+優惠分數達到高校錄取分數線才能被錄取。
所以自主招生優惠政策是建立在高考成績之上,沒有高考成績,一切優惠政策都是枉然。高考能幫助高校挑選出優秀的考生,而自主招生是幫助高校挑選出適合自己高校或者是專業的考生。兩者之間的恰當結合,讓高校挑選出即優秀又適合自己院校的考生。
最后總結:
高校就是通過以上三個步驟來逐級淘汰考生,最終確定具體的錄取名額。所以,在備考高校自主招生的時候,不要盲目去準備。不僅需要科學評判自身條件,還需要提前了解高校自主招生相關政策,包括報考條件、考試方式及錄取率等等。
對于,2017屆考生和家長來說,目前最為主要的就是了解高校相關招生政策及科學評估自身條件,并且一定要重視高三階段的每次大考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