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今后,教育部和人社部等部門將及時發布制造業人才需求預測,引導高校招生計劃向電子信息類、機械類等與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相關的專業傾斜。
權威部門的統計顯示,當前我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對人才需求量較大,預計到2020年——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為750萬人,
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為300萬人,
電力裝備領域人才缺口為411萬人,
航空航天裝備人才缺口19.8萬人,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人才缺口16.4萬人,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人才缺口6萬人,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缺口68萬人,
農機裝備人才缺口16.9萬人,
新材料人才缺口300萬人,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人才缺口25萬人。
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關鍵在人才?!吨圃鞓I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與制造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力資源建設格局,制造業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28%左右,研發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達到6%以上。
我國將推進制造業人才供給結構改革,具體要——
在貫通制造業人才系統培養方面,普通中小學要在實踐活動課程、通用技術課程中加強制造業基礎知識、能力和觀念的啟蒙和培養;
同時,要確定一批有條件、有意愿的制造業相關試點高校率先探索應用技術型發展模式,大規模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把制造業相關高等學校打造成“工程師的搖籃”;
支持制造業重點企業參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招生單位擴大制造業重大基礎研究、重大科研攻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養規模,提高重點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比例。
今后,教育部和人力社保部等部門將及時發布人才需求預測,引導高校招生計劃向本科電子信息類、機械類、材料類、海洋工程類、生物工程類、航空航天類和高職裝備制造大類、電子信息大類、生物與化工大類、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中對應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相關專業傾斜。
面向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推行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鼓勵企業與有關高等學校、職業學校合作,面向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開展“訂單式”培養;同時推動制造業企業與應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共建共管制造類專業二級學院(系);制造業國有企業所舉辦的與企業經營方向相符、辦學效益好的職業學校原則上應予保留。
十大重點領域專業介紹與大學推薦
專業名稱:機械工程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 數控技術 港口機械工程 機械設計外包 高分子加工機械 機械設計與制造 模具設計與制造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本科畢業生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
專業點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