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4月以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何去何從”的消息屢屢牽動校內外多方神經。
2017年1月21日,山東媒體半島都市報官方微信公號上的一篇報道稱,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以下簡稱“中青院”)的基礎上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并將在青島建設校區。
在被多家媒體轉載后,這篇題為《中國社科院大學青島校區將落地李滄世園會!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為基礎招本科生!》的報道在微信公號上被刪除。
2月3日上午,中青院校辦一名值班人員對記者表示,學校正處于放假狀態,需要等開學才能做出正式答復。“目前更多的說法還是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那邊。”他表示,(改革方案)學校還在討論中。
次日,中青院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同樣以學校正在放假、目前不掌握有關此事的任何信息,回復澎湃新聞的采訪。
與此同時,記者從中青院相關人士處獲悉,今年1月10日,學校召開教代會,向與會教師代表介紹了有關中青院深化改革的五個方案。方案一即包括中青院與某科研機構合并成立新大學等內容。
上述相關人士透露,盡管教代會所發材料上并未明確某科研機構的名字,但與會教師代表大概知道是指中國社科院,“所以很多與會教師代表在發言的時候就直接說成社科院”。
據澎湃新聞了解,教代會后,中青院各系又召開傳達會,校方表示,會根據教代會討論意見做修改后,將具體改革方案上報至團中央。之后,中青院校方再無方案的進展情況向學校教師披露。
中青院是在1948年創建的中央團校基礎上于1985年12月命名組建,是共青團中央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由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共建。
中青院命名組建后,與中央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干部培訓的雙重職能,歷任校長均由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兼任。
停辦本科疑云
去年4月21日,中青院召開中層干部會議,傳達團中央機關改革動員會精神。
發表在中青院官網上的報道稱,學校正在按照團中央書記處的統一部署,認真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共青團改革對學校建設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著手研究學校深化改革的方案。
在干部會上,學校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王新清強調,學校改革方案制定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見、建議和假設”,“不能因此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全體教職工要做好教書育人本職工作”。
去年4月22日,財新網發表報道《群團改革新動向 中青院或將撤銷本科》。
該報道稱,多個獨立消息源透露,共青團中央及其直屬單位中青院或將決定:逐步停辦該校現有的本科教育,專注培訓群團干部,與中央黨校的職能類似。在此報道刊發一周前,中青院或將撤除本科的消息開始在校友群流傳,還有教師稱已收到通知,要求“停止招生,教師進人凍結”。
中青院要停辦本科教育?
盡管去年4月8日,中青院招生辦按計劃發布了該年度的招生方案。但上述沒有任何官方回應的消息,仍然“一石激起千層浪”。
去年4月23日,一個名為“小昆玉河”的公號在微信注冊,連續發表30余篇文章討論中青院停辦本科教育一事,或表達反對意見和理由,或為中青院深化改革出謀劃策。
中青院坐落昆玉河畔,以“小昆玉河”為名,本身已暗示了公號“維護者”的意圖。這一公號也被中青院部分教師稱為“護校公眾號”。
化名“M老師”的教師在公號上寫道:雖然這個本科停招的消息至今為止還沒有得到校方認可,但是已經對學校聲譽、未來生源,以及全體師生和校友的感情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化名“L老師”的教師則寫道:中青院本科招生30年來,在全國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培養了無數優秀的畢業生,而且在本科教育評估中獲得優秀,從這個角度講,中青院是一所優秀的大學,一旦輕易停止,造成的各方面損失實在遺憾且無法挽回。
不過,其后中青院正常完成了2016年度的本科招生工作。當年9月1日上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舉行了2016級新生開學典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