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醫學是很多學生夢想的專業,因為醫學專業比較特殊,學習難度比較高,所以醫學類專業和大學錄取分數線都比較高。很多同學不想放棄學習醫藥專業的機會,選擇報考專科學校,很大一部分人都認為專科學醫沒有用,不好就業,但是,小編想說的就是,學歷固然重要,但是就業更需要的是能力,專科大學的教學實力也不低,而且就算是學歷不夠,也可以在專科大學報專升本提高自己的學歷。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一所很多低分考生選擇的學校-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1.學校簡介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教育部批準,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重慶市教委主管的普通高等學校,是三峽庫區唯一獨立設置的全日制醫藥衛生類高等院校,是重慶市市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慶市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重慶市萬縣衛生學校創建于1951年,重慶市萬縣中醫藥學校創建于1974年。2006年,兩所中職院校合并升格設立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學校管理體制由萬州區管理調整為重慶市教委管理,通過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合格評估。2010年,學校被確定為重慶市市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2017年,學校成為重慶市優質院校。2019年,學校通過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單位驗收,被確定為國家優質高等專科職業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學校本部占地面積2071畝,校舍69.4萬平方米(含在建校舍25余萬平方米),擁有圖書320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保持年遞增10%以上,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2.專業建設
學校設有臨床醫學院、中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中藥研究所)、醫學技術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基礎醫學部、公共基礎部(體育工作部)9個教學院部,并單獨設置了科技處(圖書信息中心、外事辦公室、工程中心)、高等教育研究與質量管理辦公室、校企(院)合作部3個教學科研機構。開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口腔醫學技術、眼視光技術、醫療設備應用技術、醫學生物技術、中醫學、中醫骨傷、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技術、醫學美容技術、中醫養生保健、護理、助產、老年保健與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藥學、中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藥物制劑技術、制藥設備應用技術、藥品質量與安全、中藥制藥技術、中藥生產與加工、預防醫學、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公共衛生管理、衛生信息管理、食品營養與衛生等共34個專業。擁有國家現代學徒制項目1項,人社部新型學徒制試點項目1個,教育部1+X制度試點2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2個,國家級中醫類和臨床類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1個,市級科普基地2個;聯合主持建設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2門,市級專業教學資源庫3個,市級精品在線開放課23門,教育部 “西南健康與旅游教育扶貧實驗項目”之“三峽中醫藥產業產教融合模式創新”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規建中心驗收。
3.辦學師資
學校本部現有職工17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300余人。學校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重慶市教學團隊3個,重慶市教學名師2人、國家及重慶市級名老中醫3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3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2人、重慶市三八紅旗手1名、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4人、重慶五一勞動獎章3人。
4.辦學成果
學校建成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口腔醫學、針灸推拿、中醫骨傷6個國控專業,護理、臨床醫學、中醫學、中藥學4個國家級骨干專業,康復治療技術、藥學、藥物制劑技術、口腔醫學技術等8個市級骨干專業,臨床醫學、中醫、中藥、護理、醫學技術5個一流專業群,形成了多專業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學生報到率保持在95%以上,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五年來,獲得國家級和行業各類技能大賽125項,其中一等獎26項,二等獎52項和三等獎47項,實現參賽項目項項獲獎、參賽選手人人獲獎。2020年護理執助考試通過率為97.19%、臨床59.75%,口腔63.16%,位居全國前列;中醫執助考試通過率50.18%,位列高職高專第一,全國第三(含本科院校)。學生雙證書獲取率96%,社會用人滿意度98%。畢業學生76%服務于基層一線醫療機構。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和市級教學成果獎、市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建有三峽庫區道地藥材開發利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抗腫瘤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高等職業院校應用技術推廣中心3個。立項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00余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其他國家級項目14項。主持市級教改、社科、自科項目200余項,重大教改項目1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0余篇,CSCD及CSSCI期刊發表論文110余篇,SCI收錄50余篇,EI收錄20余篇。主編全國醫藥衛生創新教材200余部;獲國家專利200余項、德國專利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