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低分”考生怎么辦?
高考成績公布后,考生面臨”喜笑眼開”和”暗自憂愁”兩重天狀況。很多考生平常學習成績不錯,由于受情緒、環境、家庭、社會等因素影響,發揮不盡人意大有人在。
在木已成舟、一考定終身的體制下,高考志愿咨詢師更要多關注低分考生,一個指點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許能改變考生一生。幫一個低分考生踏入高校,我認為比幫一個高分考生意義深刻的多,也是我們義不容辭責任和義務。低分考生只有面對現實,重新考慮和審視出牌了。我在多年幫考生報志愿的同時:有以下體會,供考生參考。
1、高校名稱找突破口:大學與學院實質上沒有區別,但人們對大學無比寵愛和追捧。如“××學院”受人們理解偏差、認識不足,報考人數偏少,錄取提檔線較低,也許是特意給低分考生留下一片藍天。
2、地域上找出路:高分考生選擇北、上、廣無可厚非;低分考生選擇三、四線城市高校,也是明智之舉。好高騖遠風險高,知己知彼最為好。務必要量體裁衣,對號入座,才能立足不敗之地。
3、高校類別撬開一條縫:師范類、農林類、地質資源類高校,由于認識偏差造成誤區,低分考生可以嘗試一下,可能夢想成真在于此。
4、媒體效應尋時機:現在是信息時代,傳播之快令人驚嘆,也是人類進步縮影。例1、2006年媒體報道,西安某高校忽悠了河北考生,2007年該校在河北提檔線超過一批線分數很少,給低分考生留下一片伊甸園。例2、2012年滄州師范學院考研,一個班30人,考上29人。2013年報考該校人數增多,錄取提檔線也水漲船高。媒體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并不重要,尋找戰機為我所用才是主要的。
5、改名高校是塊寶: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校組合、升級也是風起云涌。很多高職,大專院校組合成一體,升級綜合高校,也給低分考生踏入高校門檻,提供一個“捷徑“。
十年磨劍為一搏,六月試鋒見真我;填報志愿很關鍵,考好、報好樂哈哈。
莘莘學子們,事物變化無定律,找好自己坐標,發揚無畏精神,與時俱進,努力進取,曙光就在眼前,輝煌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