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刷屏仍難掩“底子潮”:逾七成考生對文化課沒信心而找“捷徑”
人氣爆棚的小鮮肉組合TFBOYS成員之一王俊凱,近日在重慶參加藝考的新聞爆紅網絡,他參加的正是2017年高考重慶藝考影視類考試。包括表演在內的傳媒藝考近年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視野,但更多的還是年輕明星參加藝考、低分進名校等帶有噱頭意味的消息,行業本身的狀況對于不少學生與家長而言,仍是一片模糊之地。相比美術、音樂、舞蹈這些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考大項,傳媒藝考相對年輕,甚至在一些地區,報考時該項被劃在“音樂”門類之下。但在學生的選擇和機構的集訓過程中,其儼然早已發展為一個令絕大部分培訓機構都不得不為之注目的業務門類。本月,一年一度的藝考報名結束,踏入明年一月后,不少參加藝考的學生將踏上各自的領域參加統考、校考。傳媒藝考的“備戰”狀態是怎樣的,是否可以“臨急抱佛腳”上名校……南都記者近期走訪了不少傳媒藝考培訓機構,探尋傳媒藝考備戰的“真面目”。
典型考生的求學“捷徑”
相比于美術、音樂等藝考項目,傳媒藝考對考生天分要求似乎更低一些,通過培訓練習,似乎很多人都可以踏進傳媒藝考的大門。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傳媒藝考的確更多強調考生的后天訓練,播音主持方向的考生,需要持之以恒的練聲,編導方向的考生,則對文字功底訓練要求甚高,表演方向的考生,更多也要堅持不懈的模仿學習。
在傳媒類藝考生中,不排除有完全出于興趣報考,但更多的往往是對自己文化課分數不自信,而選擇這樣一個“捷徑”。
“我的文化課成績不是太理想,但是在后來,慢慢發現了這個專業的魅力,現在的我完全是出于興趣學下去。”南都記者近日走訪一家具有電視臺背景的培訓機構時,播音主持方向的學生小雅(化名)對記者說。像小雅這樣,趁著高考前參加培訓學習,尋找升學路子的學生不在少數,記者一連問了6名考生,在提起自己的報考動機時,皆是出于對自己文化課的不夠自信。
“班上學生一般六點半起床,然后是一個多小時的練聲時間,十二點下課午休,晚上學習包括晚修的話要持續到九點多鐘,一般入睡要在十一二點了。”負責該機構播音課的周老師指出。
“其實,也有一些同學對我們有誤會,認為我們走捷徑,但其實真正走到這一步,我們承擔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不僅是家庭經濟投入帶來的壓力,還有我們也不敢松懈文化課的學習,一般都努力使藝考與文化課學習兩手抓。”小雅補充說道。
當前,一些培訓機構藝考“沖刺班”收費過萬元也很常見。
“捷徑”開始變成“獨木橋”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要“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而未來,文化產業預計也將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政策利好抬升人才需求,而需求帶來市場,傳媒藝考培訓行業方興未艾。
“可以預計,今年傳媒藝考考生報名人數會迎來增長,而且擁有傳媒藝考對應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單獨校考的學校就有31家。”致知文化董事長、藝知藝考培訓中心校長肖雄松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
肖雄松表示,傳媒藝考的火爆,與學生文化課成績一般,轉而“求捷徑”的模式的確無法分開,“學習傳媒藝考的學生,有百分之二十多是真正出于從小的愛好興趣,但百分之七十多都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一般,這種目的性我們無法忽視。”肖雄松表示,由于音樂美術需要學生從小長期培養,而且成本較大,學生“回爐再造”幾無可能,但傳媒藝考卻給予了學生參加藝考的機會。
但除了上名校的“捷徑”,肖雄松分析認為,當前傳媒專業就業面廣、前途好,更是真正催生傳媒藝考火爆的“內因”。“哪怕看似簡單的網絡主播,播音主持、表演技巧都不可缺。”肖雄松指出,“影視經濟的熱潮,新媒體、自媒體的廣泛出現,意味著更多新媒體人才的需求”
“你覺得傳媒藝考是一條求學捷徑嗎?”從事傳媒藝考培訓一行已有5年之久的張立雪老師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在我看來它早期可能是,但現在隨著報考人數越來越多,很難說它還是捷徑,已慢慢開始變成又一座獨木橋。”
教師待遇高但流動性大
傳媒藝考的火爆,也體 現 在 機 構的 興 起 和 老師的暴增。
張立雪是南方某知名高校編導專業的畢業生,在本科畢業之前就一直從事傳媒藝考培訓的兼職工作,到畢業后,決定以傳媒藝考培訓作為正職。在這行里,除了能找到“做老師的真正感覺”之外,她表示,待遇相對較好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在市場還未足夠飽和,競爭還相對不那么激烈的廣東地區,我們這些機構教師的待遇是很可觀的,時薪能做到過百,一些資歷深的老師,課時費甚至能上千。”
盡管收入可觀,但在張立雪看來,也有不愿看到的一些現象,最典型的就是“教師流動性大”。在傳媒藝考培訓里,正規或者不正規的機構、私人的老師層出不窮,不少老師也會選擇單干帶學生。“由于這個行業的年輕,大家更多還是以盈利為主要導向,往往忽視了對于一個教育機構而言,教育質量才是立身根本”。張立雪說道,“教師的流動性大,意味著老師上完課就走,而對前面或后面的教學置之不顧,這樣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來講,實際上是脫節的。”張立雪說,“在其他省份或地區,這種現象是比較少見的,一般都是簽的長期合同。”
記者觀察
傳媒藝考能否實現單獨統考?
在廣州乃至廣東地區,傳媒藝考培訓行業起步較其它省份要晚,其發展的成熟度與廣東省雄厚的經濟體量似乎不相匹配。這個行業發展潛力十足,但也有一些因素在阻滯著其進一步發展。例如聯考。
藝考的聯考是藝考學子的第一關,它的特點是統考,像高考一樣可以被視為一所學校的評價指標。但令許多廣州本土的培訓機構“叫苦”的是,廣東省的傳媒藝考是沒有聯考的,在全國范圍內,這是為數不多的情況。
某培訓機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管教學的校長向記者表示,“沒有聯考,學生學傳媒不能算作學校的升學指標,不會引來學校、家長們的重視。”另一位校長也補充道,在去某市做市場調研時,部分高中的領導以及校長,對傳媒藝考基本沒什么了解。
那么,廣東省是否具備開設藝考聯考的基礎呢?
廣州本土藝考培訓機構星馳傳媒校長喬峰對記者表示,“從高校基礎來看,廣東省開設有相關專業的高校雖然相對較少,但目前也已達到了十所左右,例如廣大、暨大、華農等都有相關專業,因此從本質上來講,已具備了開設聯考的高校基礎;與此同時,廣東省是經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這些也決定了其是具備開設聯考條件的。”
一方面是聯考的暫未落實為行業發展帶來一定阻礙,另一方面的阻礙則來自行業內部,這主要在于目前有一些專業化程度不夠高的機構在主導著市場的話語權。喬峰向記者坦言,“傳媒藝考機構仍難成為主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行業沒有足夠多的專業人才。”
鏈接
備考建議:有梯度選擇學校
進入一月份,各地陸續進行藝考聯考,隨后的二三月份,學校也將進行獨立校考,學生該如何選擇學校呢?
對此,肖雄松建議,學生要有梯度地選擇學校,報考的學校也不宜太多,以免導致考試過于分心,“整體來說,專業類的院校,文化分要求要低一些,但專業要求很高,而綜合類院校,文化分則要高一些,專業要求也相對沒那么嚴格。”
對于早年被曝出的藝考亂象,諸如送錢、包過等入讀名校的方法,肖雄松則表示學生對此要警惕,“如今藝考的流程設置更趨公平合理,不要相信所謂的‘考試福利’,存在僥幸心理。”
傳媒藝考有播音主持、影視表演、影視編導、攝影攝像等幾大類。藝知藝考培訓中心的韓老師則補充介紹,考生要對每個大類下的細分專業有所了解,“例如表演類甚至可以細分出服裝表演(模特)專業,廣州的展會、服裝、電商經濟都比較發展,這也是一個前景不錯的專業。”
本版撰文:南都記者 鐘鍵挺 實習生 王鵬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