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建國以來教育界的最大一次改革,它開啟了教育事業的新紀元。這項改革牽動著千千萬萬個家長和孩子的心!
國家高考新政提出“完善和規范自主招生”。自2018年,除統考的語數外3科外,剛上高一的學生可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這 6科選3科學習,共計20個選擇方案。
這給不同天賦的孩子都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同時,與過去文理兩個分科相比,從20個選擇方案選出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案,也極大地增加了選擇難度。
幫助孩子做好“6選3”,首先要在觀念方面有一個大的轉變,那就是要把大學導向轉變為以職業導向,把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分數轉變為更重視對孩子職業素養和創造力的培養。在方法上,我給家長朋友兩個建議。
首先,以職業和職業勝任力為導向培養孩子。
有這樣一個事例:在一個售樓處,大專畢業的小卓一個月銷售12套房子;而本科畢業的小劉,盡管十分努力,但是一個月銷售量只有2套。倆人誰更有職業勝任力,誰更有幸福感?顯而易見,不是本科生小劉人不行,而是他選錯了職位。
高考分數、大學層次都非常重要,但是職業勝任力更重要。因為,大學是四年,而職業是一輩子的事,孩子在職場沒有樂趣、沒有優勢和業績,是很痛苦的。當然,大學層次越高對孩子發展越有利,但如果孩子對專業十分反感,即使大學再好,也不建議去。在當今的大學校園里,有50%的學生不喜歡所學專業,痛苦萬分,這說明太短視,只看大學,不看專業和未來的職業。這讓許多孩子的人生走了彎路,絕不可讓我們的孩子重蹈覆轍!
生涯規劃的基本原理是“知己+知彼=人職匹配”。送給家長一句話:“真愛孩子,從了解孩子的智能和性格優勢開始!”因為,“知己”是生涯規劃的前提,這方面可以采用心理學的測評來進行,推薦家長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升學指導測驗》了解孩子的職業興趣和能力,測驗報告里面會在我國大學本科506個專業中,直接給孩子選出適合的專業。以此作為參考,通過各個大學發布的專業——對應的、要求的高考科目,就可以科學地幫助孩子選擇參加高考的3個科目了。
高考新政,也催生了“高中生涯規劃師”的新職業。如果,孩子和家長確實選擇盲目、選擇困難,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提供協助。
其次,家長要注重學歷,更要注重孩子的能力和創造力。
企業錄取員工要看學歷,但是在試用期主要看能力和工作態度。
具有創造力的畢業生是企事業最歡迎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遺傳最多會影響人成就的50%。這又一次認證了找到孩子自身職能優勢和興趣,“人職匹配”的重要性。
許多發達國家,在小學是職業興趣感受,初中是職業趨向探索,高中是學業科目確定,大學是學習專業課程。所以,孩子在6歲就可以開始職業設計了,推薦父母們閱讀一本書《人生設計在童年》。
從小了解孩子的興趣,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來觀察,也可以借助“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測試”來了解。之后,通過“讀好書、見世面、交高人和勤實踐”來培養孩子相關的職業素養。不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而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愿每一位家長朋友都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找準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