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只剩下約一個半月時間,與正在沖刺的全省50萬高考生相比,另一個群體的忙碌程度絲毫不差。記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的招生組已經提前“搶駐”合肥,就在“家門口”的中科大也提前行動起來。瞄準優質生源基地、關注各省高中的“尖子生”動態……多所高校在安徽提前打響了“招生戰”。
“情感牌”
“皖”籍招生負責人+家長推介
“去年我們就組建了安徽招生組,從10月份開始提前走訪省內多所高中。”4月初,清華大學安徽招生組組長吳華強首次帶領以學院教授為首的“4人團隊”亮相安徽媒體,公布了今年該校在皖的招生計劃。截至今年4月,包括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招生組都已經提前“搶駐”合肥。相比外地高校,省內“招生大戶”中科大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中科大安徽招生組負責人李平透露,幾乎提前半年,就會派招生人員進駐各市重點高中,提前與 “種子選手”進行對接。
“我是黃山人,當年也是從當地高中考進清華,這次來招生既有一份家鄉情,也希望能拉近與安徽學子的距離。”記者了解到,高校貼近“種子選手”的一大砝碼,就是招生負責人的“皖”籍身份。
此外,在校生家長“熟代熟”的推介也有一定作用。據了解,今年3月份,在香港中文大學安徽招生宣講會上,由全省各地趕來的200多位高考生家長圍著招生辦負責人咨詢的火爆場面讓港中大喜出望外。“這些家長,就是由我們在校學生的家長宣傳過來的。”
提前接觸 走訪安徽30多所高中
針對那些有望考入名校的“種子選手”,近距離接觸至少要提前半年。
“去年10月起,招生組4個人就兵分幾路,分別前往安徽的各個重點高中提前熟悉尖子生。”吳華強說,將近半年的時間,清華安徽招生組已經走訪了省內30多所高中。除了像合肥一中、六中、八中這樣頻出“高考頭名”的學校,很多高考成績不錯的鄉鎮高中,吳華強也跑了個遍。“有的學校不通車,招生組甚至就步行過去,無論怎么說招到生最重要。”
頭名之爭 高考放榜搶第一手資料攬“頭名”
前期的“進校摸排”還只是鋪墊,高考分數放榜后,各高校間的真正較量才正式開始。
去年6月24日是高考放榜日,當合肥八中理科實驗班的吳苾嬋還在刷網頁查分時,就接到了清華大學安徽招生組的“報喜”電話,這才知道自己以708分摘得全省理科頭名。幾乎是同時,北大安徽招生組的電話也打進了吳苾嬋家。
搶占“第一手資料”,這幾乎是各高校攬“高考頭名”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招生名額 擴大“尖子生”錄取幾率
對于“尖子生”而言,高考志愿填報的其中一個考慮因素還來自于各大名校投放在安徽的招生名額。
“我們統計了一個數據,從南科大開始在安徽投放計劃以來,每年都在突破原定的招生計劃。”據南科大安徽招生組組長陳朗介紹,2013年原計劃在安徽招收30 人,最終錄取了45人;2014年原計劃招50人,最終實際錄取60人。而今年,該校計劃在安徽投放65個招生名額,若生源質量佳,很大可能性會延續這種 “擴招傳統”。
同樣,北大、清華也連續幾年在安徽進行擴招,招生人數均破百。
先修課 多所大學先修課走進安徽
今年4月2日,南科大與合肥4所高中共建“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高中就植入大學先修課程,提前培養創新型人才。
記者了解到,這在安徽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14年,北大就與安徽多所高中學校開展試點,并在合肥一中設立考點進行“中國大學先修課程”的測試。幾乎是同時,清華大學也宣布推出“學堂在線慕課平臺”,面向中國高中學生免費講授大學先修課程。
這種聯合共建“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的案例,在安徽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中科大與合肥一中開展的創新試點班。
如今,越來越多國內大學“牽手”安徽省的高中,培養人才,吸引尖子生學習先修課。而對于名校來說,這種先修課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提前鎖定優秀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