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素來給社會大眾的印象都是就業形勢不好,實際性不如理科生。所以在每年文理分科之際,家長們紛紛投入文理大戰,吩咐叮囑孩子,定要選擇理科,成為一名理科生,鍛煉理科思維,為后續工作做準備。其實,縱觀察社會文科分布情況,文科也并不是一無是處。
文科生的優勢有很多,它不是短期的技術培練,而是長期性的思維鍛造。文科的優勢在于它“感性”的一面,將柔性溶于文化表皮之中,勝于理科的“理性”一面。文科生是思考社會的,是細致縝密的,學生雖然在薪酬上不一定能比得上理科生,但是其通透、感性的本質屬性是略勝一籌的。
文科生中也有一些比較好的專業,比如法學、英語、師范教育、經濟、臨床醫學等專業。這些專業,學生只要學好了,也能在就業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而這些專業之間,師范類專業一直都是文科學生的首選,因為這會使有教師夢的學生又夢想成真的機會,也是家長心中的穩定工作,就業形勢一直居高不下。
這樣看學生心中對兩者之間的看法,以及自己的價值感知。單從薪酬方面、就業形勢方面來講,文科生確實不如理科,因為理科生能在畢業后快速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且薪酬普遍還算樂觀。文科生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時間堆砌的發展空間,薪酬漲幅慢。
理工科的學生就業市場廣,這是理科先天的優勢。而文科就沒有優勢可言嗎?顯然不是。其實,理科與文科的分類就有本質上的區別,理科是技術性的,工作也是技術性的,兩兩相合,適配度高。文科是思維性的,大多數企業作為運營類目的工種較多,文科生很難在短期內找到發展其能力的契機,但也不是無發展機會,只是發展緩慢。比如,文科生在專研學術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其思想能在學術領域發揮的淋漓盡致,再比如,事業單位性質的工作,也是文科生的天堂,理科生相對而言招錄的少。
文科生與理科生不應該僵持對立,而應該是各有特點。不貶低文,也不糾持理。只是各自發展的方面不同。如果僅憑畢業后短期內的薪酬的高低作為評判好壞的標準,顯然過于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