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本市高考外語考試將首次實行一年兩考,除筆試外,高考外語考試將首次增加聽說測試。距離1月9日首場聽說測試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本市81個考點225個考場已準備就緒,日前,例行的上海高考英語科目考試聽力運轉也已舉行,這意味著對高三學生來說,外語考試將進入“高考時間”。
課本本身 就是復習資料
如何利用最后的時間進行沖刺?記者在一些學校模擬測試了解到,以往,本市高中英語學業水平考已有口語測試,試題包括朗讀句子、情景提問、看圖說話、簡述與問答等題型,首次推出的高考英語聽說測試題型也大體一致。格致中學高三備課組長沈云芳介紹,同學們普遍反映,看圖說話和聽完一篇文章發表觀點,這兩種題型最有挑戰性。為了幫助同學們備考,老師搜集了大量的音頻資料,通過微信群進行分享,增加語言實踐練習。
“有同學覺得口語測試無法復習,事實上,課本本身就是很好的復習資料。”沈老師認為,英語新增口語測試代表了一個導向,要求學生除了能聽懂、看懂,更要能夠熟練“輸出”,使語言在社交環境中真正活起來,這也提醒老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重視一些以往主動忽略的部分。例如,在“牛津版”英語教材中,每篇課文都附有“Food for thought(思維糧食)”,列出相關問題請學生討論,如果學生能從高一高二起就認真對待這樣的小練習,應對口語聽說測試并不太難。
沖刺階段 每天大聲朗讀
《上海新高考英語口試突破》主編何幼平曾多年擔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英語教研組長,在她看來,英語的口語水平和語感有很大的關系。她建議,沖刺階段,必須每天保持一定量的大聲朗讀。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哪怕能每天堅持認真朗讀1分鐘,也能見到成效。1分鐘的語段里,已經能夠囊括很多常見的語言現象。值得提醒的是,聽說測試中,并非語速越快越好,學生的語言面貌才是關注重點。在段落朗讀時,要保持適當的節奏,切忌太快或者太慢;練習語音語氣語調時,要注意重讀位置、升降調、爆破音、連讀等朗讀基本知識,并關注段落意群如何停、什么時候要語氣轉換。此外,也可以用用英語描述一下今天自己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體會之類的,或者和小伙伴一起用英語聊聊天,放松心情的同時,也鍛煉了口語表達水平。
附:
如今距離首次英語測試只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考生應該如何沖刺備考?部分高三英語教師現身說法,為考生“支招”。
英語聽說測試首次計入高考總分,上海高考外語口語考試并非“新事物”
此前,2012年起,上海為了減輕學生備考壓力,取消了高考英語口試,而是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外語考試中單獨進行口語測試,時間為20分鐘,口語測試成績分合格、不合格兩類;“合格”成績再分A、B、C、D四個等第。
部分與外語關系密切的高校專業對外語口試有所要求,學生可自行報名參加。
高中英語學業水平考的口語試題題型包括——
朗讀句子、
情景提問、
看圖說話、
聽說結合、
簡述與問答等
專家們表示,新高考制度下的外語聽說測試的考查內容“萬變不離其宗”。
一位資深高三英語教師表示,新高考制度下的外語聽說測試全部采取人機對話的模式。
評分采用機器評分和閱卷老師評分兩次取平均分的形式。若兩者評分差距較大,則進行第三次評分,由閱卷教師評分。
“在傳統英語考試模式下,不少高分考生只會做題,但日常生活中卻不能流利地用英語進行交流,英語語言能力仍舊很欠缺。在部分高中,甚至英語教師也缺乏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在不少英語教師眼里,聽說測試計入高考總成績有利于促進學生和老師英語聽說能力,減少“啞巴英語”的情況,并一定程度上倒逼英語課堂的教學改革。
不要求“像機關槍”一樣讀,“意群停頓”更關鍵
雖然距離首次新高考后的首次聽說測試只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但不少學校從去年便開始專項英語聽說練習。
在黃浦區的一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里,每天的英語課前5分鐘,老師都帶領學生進行英語演講,學校還安排每周一節英語聽力和口語的專項課。
一位黃浦區高三英語教師表示,英語口語測試考查的是考生運用英語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從試題的安排來看,對于考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出了要求。
她舉例說,部分朗讀題目并不要求考生“像機關槍”一樣在規定時間內讀完所有內容,而是在朗讀英語句子或者段落時,關注語音語調和意群停頓等。“這就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據意群進行合理停頓,實現與其他人溝通的目的。”
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吳畏則提醒考生掌握語音語調。例如:
一般疑問句的朗讀用升調;
特殊疑問句的朗讀用降調;
反義疑問句根據說話意圖分兩種:一種用升調表示說話人不確定或者有疑問的態度,另一種用降調表示說話人不是在提問,而是想征得聽話人的認同。
曾多年擔任復旦附中英語教研組長的資深英語教師何幼平建議,考生在余下2個月時間里, 每天朗讀一篇文章,可以是英文報紙,也可以是平時英語試卷中的閱讀篇目。
朗讀時,要保持適當的節奏,切忌太快或者太慢,抑揚頓挫地在理解原句的基礎上表現出作者的情感態度。“不妨用手機錄下自己朗讀情況,回放時能明顯糾正發音不足。”她說。
觀點清晰、對話流暢最重要
據悉,英語口語測試中,除朗讀題型外,還有部分題型需要“人機互動”,何幼平解釋說,比如,讓考生就聽到的一段英文內容進行提問,或者看圖說話,還有根據短文內容表達自我觀點等。
考生在回答這種題目時,首先應做到陳述觀點清晰,表達流利順暢。相比準確性和流暢性,漂亮的從句、長句則位居其次。甚至在對話過程總出現個別語法“瑕疵”也并不影響評分。
何幼平建議考生,每隔幾天自己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個非常簡單的話題進行口頭作文訓練。最好從一開始就形成畫面感,說一句話的時候,腦中閃現的不應該是某個單詞的拼寫,而應該是一種情境,一個畫面。孰能生巧后,考生才能脫口而出想表達的內容。
光明中學高三英語教師姚靜渝提示考生們,備考時不妨多練習“記筆記”的習慣。在聽題目時用特殊的符號、數字、哪怕是漢字都可以,要記錄對話中的關鍵詞,對進一步回答問題有很大幫助。
而對于高一高二的學生,滬上一位高中英語教研員則建議,英語學習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需要長期的積累。例如在學習寫作、閱讀等題型的過程中,也可以結合聽說能力的練習,提升英語綜合能力。按照上海英語教學標準,高中生三年的視聽量不少于90小時,詞匯輸入量不少于25萬個。
“每天都聽聽英語廣播,看美劇也是不錯的提高英文水平的方法。學習外語沒什么捷徑,就是要勤開口,把英語作為日常溝通交流的工具。”這位教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