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從高考考場下來的那一刻,你的高考才算完成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就是高考志愿的填報。總會有人認為填報志愿是一項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實則不然,這是一個繁瑣且復雜的過程。那么高考可以填報幾個志愿呢?其他相關情況你又了解多少呢?
不同的地區,高考的相關政策不同,所填報志愿的數量也就不盡相同。
1.傳統高考地區,考生的報考志愿數量一般在6-12個左右。這些地區以一個院校即一個志愿為標準,但每個報名院校后面會附帶填報4-6個左右的專業。院校在錄取考生時,在考生選擇服從調劑的情況下,依據4-6個不等的專業報名順序進行錄取,所以說在傳統高考地區的考生在報名時,所選院校專業的順序排名也尤為重要。
2.在新高考地區,考生的報考志愿數量大幅增加,大約在90多個左右,這些地區報名志愿實行的是“院校+專業”的模式,例如同一個院校選擇了四個不同的專業,這即為四個志愿。
具體的志愿填報詳情還需要及時、仔細查閱當地省教育考試院所頒發的公告,以免錯失時機。
1.沖一沖:以該院校去年的錄取分數為基準,將高于自己成績0分-15分左右的院校列為第一梯隊,可支配所有志愿名額的30%左右,既然有希望,就要往更好的院校沖一沖。
2.穩一穩:以該院校去年的錄取分數為基準,將與自己成績大體持平的院校列為第二梯隊,可支配所有志愿名額的40%左右。
3.保一保:以該院校去年的錄取分數為基準,將低于自己成績0分-10分左右的院校列為第三梯隊,可支配所有志愿名額的20%左右。
4.墊一墊:即選擇幾個遠低于自己成績的院校,可以30分左右為下限,主要是為了自己最后可以有學上,起兜底保障的作用。
1.明確自己分數在省內排名處于哪一個段位
2.參考往年(多為3年內)該院校、專業的錄取分數
3.查看該院校的基本情況以及專業在該校是否具有明顯優勢
4.綜合自己以后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方向,填報志愿時是以院校為主還是以專業為主。有些排名靠后的院校王牌專業并不遜色于排名靠前的院校,甚至在就業方面更有優勢。
5.關注目標院校的招生簡章,了解其中各項細則要求,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