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以“認知癥好朋友分享會”為主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教研活動。中瑞酒店管理學院院長高松濤、教學事務部教務長徐隆洋等學院領導與來自Dementia Friends(中國)、日中介護學會、北京碧浪灣健康產業集團、日醫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及北京愛之助技術培訓中心有限公司的校外專家出席本次活動。本活動不僅傳播了認知癥相關專業知識,還就中瑞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
隨著人口老齡化,認知癥已經成為全球公共健康的焦點。在中國,目前已有1200萬人得了認知癥;幾千萬名家庭成員正陪伴這親人,走過這個漫長的旅程。中文“癡呆”一詞容易帶來歧義和不敬,導致恥辱感和歧視。在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對“癡呆”一詞做了更名失智癥(中國臺灣地區2000)、認知癥(日本2004)、認知障礙癥(中國香港地區2012)。“認知癥”客觀描述出疾病的基本癥狀—認知功能減退,并且詞性不帶負面信息,因此應用“認知癥”代替“癡呆癥”。
活動開始,徐隆洋教務長對行業專家與專業教師們對于中瑞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關心與支持表達感謝,同時肯定了健康服務與管理教研室對于行業熱點的研究熱情與分享精神。
Dementia Friends(中國) 洪立老師分享
認知癥好朋友(Dementia Friends)作為全球認知癥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社會行動,現在全世界有超過七十個國家和地區加入這一行動,認知癥好朋友人數已超過2000萬。2016年,記憶健康360工程與英國阿爾茨海默學會達成正式合作,將Dementia Friends引入中國,并加入全球Dementia Friends協作網絡。Dementia Friends中國團隊的核心成員洪立老師現場分享了中國認知癥好朋友的實踐。
健康服務與管理教研室教師楊植淇做分享
現場游戲活動環節
健康服務與管理教研室教師楊植淇在分享會上介紹了認知癥好朋友的五大關鍵信息:認知癥并不是自然衰老的一部分、認知癥是由于腦部疾病引起的、認知癥不僅僅是丟失記憶、就算得了認知癥,也可以好好生活、有認知癥的那個人,遠比認知癥更重要。健康服務與管理教研室教師吳凱、李瑞超則通過游戲等環節設計讓老師和嘉賓們更加了解認知癥,激起了在場嘉賓的學習熱情。
日醫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石永磊分享
在關于中瑞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研討中,日醫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石永磊總監表示對中瑞辦學理念的高度認可,愿在實習就業、教材編寫、教師掛職、實驗室建設等方面提供更深入的校企合作支持,樂意為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貢獻力量。
北京碧朗灣健康產業集團崔丹丹老師在課程設置方面提出寶貴的建議意見,她建議可開設更多融合式的課程,比如將護理類與康復類相結合、營養和運動相結合等。
活動最后,高松濤院長談到,中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老齡社會轉型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和未來三億老年人的切實需求急需有人解決。中瑞作為應用型高校的實踐者,新開了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將借鑒國際前沿的教育教學理念,吸收行業最寶貴的實踐智慧,培養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兼備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