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日前發布《我市擬就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其中“高考考試與命題方面”在“語文學科”的具體體現是:語文學科要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充分體現語文的基礎性和作為母語學科的重要地位,注意考查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聯系;發揮語文學習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個性發展。分值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這個“征求意見稿”說明了三個問題:
第一、北京市教委正視語文學科淪為高中弱勢科目的現狀,表達出改變這一現狀的決心愿望。這令人鼓舞;
第二、北京市教委試圖以高考為導引改變這一現狀,這是實事求是的選擇,體現出勇毅氣概。這值得肯定。
第三、北京市教委對高考語文學科的改革包括內容形式兩個方面,為征求意見提供明確方向。這引發思考。
的確,立足現實教育機制和社會心態談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不能無視高考,不能無視高考對社會人心的強大吸引力,不能無視高考幾乎成為中學生學習唯一動力的嚴峻現實。唯一實事求是的抉擇就是,將對高考語文的思考與對素質教育的思考結合起來,認識高考語文的內在規律,優化高考語文命題、閱卷和備考等各項工作,使高考語文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人文素養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環節。我堅信,這是每一位負責任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不二抉擇。
北京市教委提出的具體措施包含兩個方面。
考查內容方面,五點:①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②充分體現語文的基礎性和作為母語學科的重要地位,③注意考查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聯系;④發揮語文學習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⑤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個性發展。
考查形式方面,一點:分值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考查內容”所強調的五點,正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符合語文學科的規律。北京市高考語文試題執行“課標”已經四年,現在再次提出,看來落實不盡如人意,有必要加以強調。
“考查形式”只一條,卻分外引人關注:分值提高30分。
提升高考語文學科在各科目中的分值權重,很有點“扶貧”的意味。只是,如果不解決根本問題,這種分值的傾斜能見效嗎?“考查內容”所強調的各點能落實嗎?我們更需要正視的是,語文這樣一個深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在中學教育中淵源悠久的學科,是何以淪落為弱勢科目的?
語文學科的淪落,當然有更深層的原因,這原因是綜合性的;但是,既然市教委準備由高考入手,力圖改進,這里就只談高考。
高考承擔雙重使命:有利于高校選拔合格人才,有利于中學素質教育。北京市高考自2002年開始獨立命題,獨立閱卷,而語文學科教育每況愈下,以致淪落到需要提高分值權重加以扶植的地步。作為語文教師,我深感恥辱和羞愧;而北京市的高考語文學科的命題和閱卷工作,也難辭其咎。
多年來,北京市高考語文命題和閱卷就是一筆糊涂賬,命題和閱卷中的錯誤,層出不窮。
作文題目是考生寫作的唯一依據,理應清晰;而北京卷的作文題目非常模糊,多次出現“不命題”的狀況,以至于閱卷領導小組爭論數日,難以取得共識。
面對這樣一種作文題目,閱卷領導小組一再做出錯誤解釋,擬定違背題意的評分細則,提供違背評分標準的樣板作文,事先規定指標,掩飾語文教學現狀。
面對批評建議,不做反思,不求糾正,極大地桎梏著學生獨立思考和個性發展的空間,對高中作文教學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閱讀類題目連年錯誤叢生,有些題目,根本就沒有答案。命題給出的“參考答案”,有的答非所問,有的荒謬無理。往往既無清晰思路,也無合理依據。
面對這樣的題目和“參考答案”,閱卷領導小組在擬定評分細則和評分標準時,又往往不能依據題目正確對待,作出必要的修訂,而是敷衍模糊地處置。
面對批評建議,同樣不做反思,不求糾正,既干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也無助于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對高中閱讀教學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就上述狀況,我多次向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反映具體意見,提出具體建議。我認為,出現失誤,可能在所難免,重要的是正視和糾正。但始終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和解決。有關負責人的基本態度取向是“嚴格保密”。
現在,北京市教委認識到高考是教學的導引,那么,也應能充分明了正是這種違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違背語文學科規律、考試規律,違背職業操守、職業良知的命題與閱卷現狀,使語文淪為需要“扶貧”,需要用分數刺激的弱勢科目的。
關鍵在治本。為推行并落實方案在考查內容方面的五點要求,希望市教委就高考命題和閱卷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在語文界展開廣泛深入的研討——一道題目一道題目地談清楚。使北京市語文高考的命題人和閱卷負責人能夠懂得寫作,懂得閱讀,懂得語文;樹立職業良知,職業責任,職業操守。這才是具有根本價值的“扶持”,比提高30分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