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教育考試院昨天通報,今年全市有197857名考生順利被大學錄取,錄取率高達84.23%,比去年增加近5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重慶市教育考試院昨天通報,今年全市有197857名考生順利被大學錄取,錄取率高達84.23%,比去年增加近5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在全國大部分省市高考人數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我市高考報名人數連年逆勢上升,今年達到234888人,比去年增加4422人。”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邱可說。
如果認為考藝術或體育專業是進入高校的捷徑,那就錯了。據市教育考試院統計,今年全市藝術類招生錄取率只有57.14%,體育類考試錄取率為19.2%。“這些考生大多是在高二高三時才臨時抱佛腳,專業技能不過硬,專業考試分數也較低,在高考錄取的激烈競爭中更不占優勢,落榜率相當高。”邱可說。
第十二屆全國創新英語大賽總決賽晚會于8月16日晚在北京園博園落下帷幕,教育部老領導王熾昌、趙亮宏、主承辦方代表以及各門戶媒體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全國十強選手經過四輪激烈的比拼,最終由來自蘇州外國語學校的顧茗倩,安慶市第一中學的朱軒慧,以及芷蘭實驗學校的廖青分別摘取本屆大賽的冠亞季軍。至此,第十二屆全國創新英語大賽的所有賽事圓滿結束。
第十二屆全國創新英語大賽從初賽、復賽、總決賽共歷時10個月,58679名選手經歷初賽、復賽的層層選拔,最后,共有198名優秀選手參加到總決賽夏令營中,在經過六天五夜的營內“故事接龍”、“排位賽”、“模擬聯合國”、“主題演講”等比賽項目后,李金韜、魏琦、廖青、戴清揚、湯曉宇、張超逸、馬修祺、席禎、顧茗倩、朱軒慧十位選手躋身全國10強。
總決賽晚會現場,伴隨著十強宣傳片的播放,十位選手閃亮登場。在十進八的情景演繹的環節中,十強選手按照號碼牌順序分為兩組,每組選手通過既定主題進行全英文的故事情節表演,雙方表演結束后,評委nicholas激動地上臺點評道:“我很意外這些高中生能將英語運用得如此自如,而且每位選手都非常善于表現自己,所以在臺上的唯一對手便是你們自己”,環節最后,湯曉宇、魏琦兩位選手遺憾止步八強。
一位高中班主任表示,不斷攀高的開學裝備是家長補償心理作怪部分學生對父母缺乏感激之情和責任心,只是一味索取
記者走訪省會幾家電子賣場發現,數碼產品在學生消費群體的拉動下顯得較為火爆,尤其是時下流行的平板、超級本、智能手機等很受學生們的歡迎。一位高中班主任表示,不斷攀高的開學裝備是家長補償心理作怪,部分學生覺得考入不錯的大學就對得起父母,對為他們付出的父母缺乏感激之情,也缺乏責任心,所以才一味索取。
賬單:準大學生裝備萬元只是起步價
“我身邊不少同學的入學裝備都是蘋果三件套,也就是iPhone5、iPad3和macbook,下來得2萬多元呢。我們家經濟能力有限,父母只答應給我買個手機和電腦,而且費用不超過萬元。”正在電子城選購數碼產品的準大學生小剛說。“現在的準大學生,購買電子產品都舍得花大價錢,平板電腦、手機和數碼相機一個都不能少。”電子城一位銷售人員介紹,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高考分數出來后的一個星期到9月份都是數碼產品的銷售高峰期,而準大學生是消費主力。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手機、電腦產品的升級換代,平板電腦、超級本、微單、單反等新潮、高端電子產品越來受到很多大學生的青睞,且不少學生的數碼裝備正逐漸升級為“智能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新“三件套”甚至多件套準備。在各大品牌中,蘋果最受大學生青睞。“近來買蘋果平板電腦、手機的人一下子多了,七八成都是準備開學的大學生。”中山路一家蘋果體驗店工作人員說。一位電子產品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如果要配齊數碼三件套,萬元只是起步價。“這還只是普通的價格,如果選擇品牌和功能,再加上單反相機等,花費四五萬元也是正常的。”
家長:“高配置”裝備買與不買都很糾結
“幾年的努力,孩子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馬上就要離開家去外地讀書了,給他買幾樣喜歡的數碼產品也算是對他的一種鼓勵吧。再說了,同學們都有,咱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呀。”省會周女士說,正是出于這樣的心理,只要孩子的要求不太過分,她都盡量滿足。不過,這一路買下來,她發現實在有些吃不消。“就拿手機來說吧,孩子們都要求智能的,對操作系統還有要求,一般都得在三四千元。這可是我一個月的收入。”可是不買或者少買,又怕孩子自卑而影響與同學的交流。“也曾和孩子溝通,降低標準或少買兩樣,但孩子一般都會不高興,意思是同學們都有了,而且他的標準并不高。”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學生在購買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時,追逐品牌和高配置,與父母產生沖突時有發生。“真是很糾結啊!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應該滿足孩子的要求。可買呢,經濟上實在有些吃不消不說,也有些浪費。”不少準大學生的家長都非常糾結。“光數碼產品就得2萬多,再加上學費、生活費什么的,幾萬元的開銷對我們普通家庭來說確實壓力不小。”
專家:家長補償心理作怪,學生缺乏責任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畢業班班主任表示,中學幾年下來學習任務繁重,高考結束后,學生壓抑的情感和消費都得到釋放,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家長都舍得也都愿意為孩子花錢。“大多數父母花大價錢給孩子購置開學裝備都源于一種補償心理,尤其是考的不錯的孩子,家長覺得這幾年下來孩子太辛苦、太不容易了,所以,愿意盡一切能力滿足孩子的要求。”該班主任說,這種補償并不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尤其是對于許多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而對部分學生來說,覺得考入不錯的大學就對得起父母了,對為他們付出的父母缺乏感激之情,也缺乏責任心,所以,才一味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