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三年來貫徹落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工作進展成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游森介紹,從2020年德育狀況監測結果來看,中小學生普遍具有積極的人生價值觀。超過85%的學生在勤勞節約、誠實守信、團結友善、遵守公德等方面的日常行為規范較好,均比2017年上一輪德育監測有所提升。八成以上的中小學生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超過95%的學生報告學校開展過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
游森介紹,今年教育部將研制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文件,文件將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在認真研究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遵循不同學段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接受特點,結合偉大時代和偉大實踐,謀劃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改革工作,推動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要進一步豐富課堂內容。要系統講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故事、戰疫故事、先進典型事跡以及形勢與政策要聞等鮮活素材,不斷增強中小學思政課的吸引力感染力,讓思政課成為打動學生心靈的一門課,真正做到讓學生愛上、愛聽。
二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要豐富課堂維度,采取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多用案例式、探究式、啟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激發課堂活力。進一步加強思政課教師工作交流研討,繼續開展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和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展示交流,建立思政課教師教研共同體、集體備課制度,引導思政課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著力提高教學水平。
三要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要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各地建立中小學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和思政元素,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勞動教育、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促進學思結合、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