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
師
說
…
如日當空/似月印潭/澈底分明/心無疑惑
請教育回到純粹,回到誠實,回到簡單,回到樸素,回到真實,回到風清氣正,回到一塵不染,回到明亮通透……
“教育”,請保護年輕人的職業理想,不要榨干青春的激情!
聽師說欄目今天為大家分享,
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的觀點。
一起來看!
師說其人NO7.
李鎮西
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
語文特級教師
四川省成都市優秀專家
2000年“全國十杰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提名獎
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
可以把教育當愛好嗎?
作者|李鎮西 主播|郭家寶
“把教育當愛好”這話聽著就別扭。但如果真的能把教育當愛好,職業幸福將源源不斷,并伴隨終生。
我參加工作后,一旦意識到自己將終身從教,便問自己一個很樸素的問題——我為誰工作?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大到關系國家的未來,小到關系自己的生活質量,比如為了自己每一天的快樂。我想,高高興興也是當老師,悲悲戚戚也是當老師,我選擇什么?對于我來說,不是先認同這個職業才獲得幸福感,而是通過幸福感的獲得,而真正認同了這個職業。
當然,我承認自己的性格中有適合當老師的一些因素,如喜歡小孩、比較細膩,性格也比較開朗等等。但真正讓我慢慢喜歡上教師這個職業的,是一屆一屆孩子給我的純真情感,是一個一個難題給我的豐富智慧。
我經常給年輕的同行說:“職業情感來自童心,教育智慧源于難題。”所以,怎樣才能愛上教育,并獲得成就?我的建議是:
第一,多接近孩子,走進心靈。教師面對的是世界上最純潔的孩子。如果說,成人之間交往,多少還有一些戒備的話,那么走進教室,我們完全可以心靈不設防,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纖塵不染的精神世界。
蘇聯教育家阿莫拉什維利說過:“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誰就愿意從事教育工作,而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已經愛得入迷,誰就能獲得自己的職業幸福。”
那么怎么才能愛上“兒童的嘰嘰喳喳聲”呢?很簡單,和孩子一起玩兒呀!盡可能和他們待在一起。課間和他們一起打籃球,和他們一起跳繩……這是我年輕時教育工作的常態,是的,“常態”!我沒想過要刻意“走進心靈”,也沒有想過“親其師信其道”——沒那么功利,我就是覺得和他們一起玩兒,很開心。原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愛上教育了,我“上癮”了。
這就是“職業情感來自童心”。
第二,不重復自己,研究難題。估計已經有讀者在心里不以為然:“難道教育就是你說的這么簡單——帶著孩子玩兒?后進生、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早戀、網癮、升學率……無數的難題,你難道就沒遇上過嗎?”
當然遇到過,甚至可以說,每天都有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向我撲來,但這正是我的課題。是的,把難題當課題,不但是克服職業倦怠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任何教師獲得專業提升并贏得教育成就的最佳途徑。
我經常對年輕教師說:“有的老師教了三年書,其實他只教了一天,因為他每一天都在重復自己,今天和昨天沒有什么不同。”這樣教書,不厭倦才怪!那如果換種職業狀態呢?盡可能讓每一堂課都有那么一點點創意,讓每一天都有一點點和昨天不一樣的地方,每帶一個班都不要重復自己……這里的“創意”“不一樣”“不重復”來自哪里呢?正來自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這樣搞教育,每個日子都是新的;這樣帶學生,每一天都會收獲智慧。這就是“教育智慧源于難題”。
有人說:“為教育累了一輩子,退休后該歇歇了。”我說:“教育早已是我的愛好,而愛好是終生的,不存在‘退休’一說。”
這篇文章只是談我個人的感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愛好是愛好,也不錯的。但是,如果把工作當成了愛好,幸福感肯定要多得多。當工作與愛好成了一回事,那么與其說是工作,不如說是愛好;與其說是為自己而工作,不如說是為自己的愛好而投入整個的生命,并享受其中——所有的職業幸福就源自這里。
文章來源/鎮西茶館 編輯/崔寧
文字總監/少年君 出品/少年家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