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以為這輪托管結束后,新疆農職院就不會再‘管’我們了。沒想到,新一輪托管又來了,這太令人高興了。”日前,在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托管和田地區洛浦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簽約儀式上,洛浦縣中職校的一位教師激動地對記者說。
隨著這份協議的簽署,意味著新疆農職院第四輪整體托管洛浦縣中職校工作拉開新的序幕。“這份責任和擔當,還有這份多年合作建立起來的情誼,我們舍不得放下,也不會放下。”新疆農職院黨委書記葛亮說。
2014年,還戴著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的洛浦縣,緊鑼密鼓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這個過程中,洛浦縣委、縣政府看到,發展職業教育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技能人才在推進脫貧攻堅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不可小視。為此,大力發展縣域職業教育被提上縣委重要工作日程。
可是,當時全縣只有一所職業高中,在校生也僅僅千人。規模小,實力弱,無論是教師隊伍還是軟件硬件,都不能滿足高質量培養技能人才的要求。怎么辦?洛浦縣意識到,要想短時間內把這所職業高中辦好,靠單一培訓和指導等辦法是解決不了深層次問題的,必須找到發展職業教育的新路徑。
經過深入研究后,洛浦縣委決定大膽“借東風”——引進新疆農職院,采用“托管”方式,把縣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整體委托給新疆農職院來辦。新疆農職院黨委認識到,作為全國首批示范校,使命和擔當是其自身辦學的重要方面,盡全力幫扶邊遠地區發展職業教育,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應該完成好這份答卷。
就這樣,從2014年開始,一輪接著一輪,到今年,新疆農職院已經整體托管洛浦縣中職校達7年之久。這期間,雙方學校經歷了領導變動、改革發展,洛浦縣也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發展邁上了新臺階。就在洛浦縣中職校的教師們開始擔心托管工作會不會經歷“七年之癢”時,新疆農職院與洛浦縣中職校第四輪整體托管協議簽署了。這讓教師們懸著的心落了地,吃了“定心丸”的教師們不僅不用擔心了,而且對未來學校發展前景充滿了更加美好的期望,看到更加光明的前景。
“回首前三輪托管工作,我們創新幫扶模式,采用托管方式,選派優秀干部直接擔任托管學校校長,將新疆農職院多年辦學成熟制度以及管理經驗和辦學模式,有針對性地嫁接到被托管學校。”葛亮說,“同時,我們選派大批骨干教師赴洛浦縣‘傳幫帶’,提升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托管前,這所學校招生困難,即便招來了也留不住。托管后,學校辦學質量提升了,家長和學生很認可。在校生從托管前1000人到現在4000多人,新疆農職院的幫扶激發了洛浦縣中職校的辦學活力,蹚出了發展新路子。
脫貧攻堅戰中,洛浦縣和新疆農職院雙方攜手合作,將洛浦縣中職校的學生就業納入新疆農職院就業大平臺,建立320余家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企業群,學生頂崗實習實現100%安排、預就業達到90%以上,累計2000余名學生在北疆和內地企業實習預就業,工作一年以上每月工資達3000元到4800元,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職業教育為當地的貧困家庭拔掉了“窮根”。
在第四輪整體托管簽約儀式上,洛浦縣委、縣政府對托管工作給予高度肯定,希望新疆農職院一如既往地支持、幫助和指導洛浦縣職業教育,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全縣職業教育水平和質量,推動洛浦職業教育再上新臺階,為全縣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職業型、技能型人才。
“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職責,也是我們的使命擔當和家國情懷。”葛亮說,“在今后的托管工作中,不斷鞏固深化合作成果,攜手打造‘校地企’合作示范標桿,推動當地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洛浦縣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經濟騰飛。”
作者:本報記者 蔣夫爾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07日第5版 版名:職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