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王輝指出,中央部署的若干重點改革任務取得重大進展,增加使用全國卷省份的任務基本完成。遼寧、江西、山東3省份2015年已使用全國卷;安徽、福建等8省份已申請2016年起使用全國卷,全國卷使用省份從2014年的15個增加到2016年的26個。(中國新聞網 12月4日)
我國幅員遼闊,省份眾多,各地教育水平、師資力量不盡相同。因而很多省份采取自主命題的形式來進行高考選拔,這不僅對于很多考生是不公平的,同時也使得人才在全國范圍內的流動不暢通。進一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高考改革的切入點可以在“全國卷”上面。只有建立統一的選拔平臺和選拔機制,避免各自為戰,才能更加公平合理的促進人才在全國范圍內合理流動和配置。
以往我們看到,不同地區的學生高考教材不同,高考錄取分數線也不同,沒有所謂的統一標準,這樣就失去了衡量的依據,有失公允。試想,用長度和面積對比,又怎能得出正確結論呢?只有統一標準,跨地區、跨省份實行全國范圍的選拔考試制度,才能打破地區限制,破除區域壁壘,還高考學生一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事實。
現如今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正在進行,減少高考加分項目也取得一定進展,這有利于進一步實現教育公平。高考是我國選拔人才,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的關鍵一環,高考的成敗小到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大到關系我國未來的興衰。在實踐中健全和完善高考制度一方面是對廣大考生負責,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國民族的未來負責。
使用全國卷省份的增加是我國高考改革的階段性勝利。或許有人認為應該允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認為那樣可以培養出多樣化的人才。但是筆者認為,隨著改革的深入,全國卷并不再是那么死板教條,而是進行了創新和革新,此外,教育內容的多樣化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體現,高考不能只憑借一張試卷就認定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創新是體現在思維,而不單單是形式。
全國卷進一步被大多數省份所接受,走進大多數省份學生的課堂,對于縮小中西部教育差距,減少不公平現象起到飛躍性的作用。不得不承認,東西部差距確實存在,東部地區省份高考分數普遍較高,西部卻偏低,加之教育資源限制,東部地區的學生去西部上學就會明顯的感覺“不公平”的真正意義,或有生不逢時、生不逢地之感。
促進社會公平,教育公平也是其中應有之義。進一步推進高考制度改革,讓全國卷真正意義上成為“全國”卷,我們要做的“功課”還很多。(長江網 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