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為全國第五批高考改革省份之一,今年陜西將實行新高考。1月23日,陜西省教育廳發布《2025年陜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就新高考首考與往年有何不同,5月26日,記者采訪了陜西省教育考試院相關人員。
陜西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同之處有以下幾點:一是不分文理科;二是考試由2天變為3天;三是不再區分一本、二本,錄取批次由5個變為4個;四是考試科目不同、成績構成不同;五是投檔錄取方式不同。
不再分文理科
考試時間為3天
2025年起,陜西省高考由傳統文理分科模式改為“3+1+2”模式,不再分文理科。
“3”為語文、數學、外語(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任選1門)3門全國統考科目。
“1+2”為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其中“1”為首選科目,考生在物理、歷史中選考1門;“2”為再選科目,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選考2門。
陜西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由考生根據興趣愛好和專業興趣自主選擇。報考藝術類、體育類專業的考生還須按有關要求參加相應專業課考試。今年高考時間為6月7日、8日、9日。
陜西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國統考科目由教育部命題,按教育部規定時間組織考試。選擇性考試科目由陜西省自主命題,每門科目考試時長均為75分鐘。
今年,陜西省高考本科批次不再區分一本、二本,錄取共設置4個批次:本科提前批次、本科批次、高職(專科)提前批次、高職(專科)批次。錄取工作按順序依次進行。
成績構成不同
卷面分加等級賦分
2025年起考生高考文化課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考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750分。其中,全國統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選擇性考試科目每門滿分100分。
語文、數學、外語、歷史、物理科目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科目不公布原始成績,以等級賦分轉換后的分數呈現,并計入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即全國統考科目和首選科目以卷面原始分數計入高考總成績,再選科目實行等級賦分,以轉換后的分數計入高考文化課成績。
考生位次按照參加相同首選科目考試的考生成績一同排序的辦法,由高分到低分排列確定,即普通類(歷史)與藝術類(歷史)、體育類(歷史)考生共同排列位次,普通類(物理)與藝術類(物理)、體育類(物理)考生共同排列位次。
考生文化課成績相同時,依次按考生語文數學兩科成績之和、語文或數學單科最高成績、外語單科成績、首選科目單科成績、再選科目單科最高成績、再選科目單科次高成績由高到低排序。
考生投檔由到院校
改為到院校專業組
陜西省普通高校招生類別分為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均按照首選歷史、物理科目組合分別編制招生計劃。
陜西省教育考試院提醒考生,今年高考投檔方式和往年完全不同,考生電子檔案由投檔到院校改為投檔到院校專業組;專業調劑范圍有所變化,考生如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原來可以在高校同一科類的招生專業范圍內進行調劑,今后只能在同一個院校專業組內進行調劑,不能調劑到其他院校專業組。
陜西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例,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時,物理類普通專業分開設置兩個院校專業組,一個院校專業組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和化學,涵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30余個專業,另一個院校專業組選考科目僅要求為物理,包括經濟學類等專業。
招生院校按照教育部和陜西省有關計劃編制原則和要求,以院校專業組模式編制在陜西省招生的來源計劃。招生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專業。同一招生院校,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可以設在同一個院校專業組內招生,也可以分別設在不同的院校專業組內招生,選考科目要求不同的專業不能設在同一個院校專業組內招生。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計劃屬性、生源范圍、考生資格、其他特殊要求等應保持一致,如不一致,應分開設置院校專業組。
投檔錄取模式分為
平行志愿和順序志愿
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均區分首選歷史、物理科目組合,分別投檔錄取。投檔錄取模式分為平行志愿和順序志愿兩種。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采用“分數(位次)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
順序志愿投檔錄取模式采用“志愿優先、遵循分數”的原則,即同一批次考生填報若干按順序排列的志愿,在第一志愿投檔時,凡第一志愿填報相同的考生,遵循從高分到低分,按投檔缺額進行投檔;第一志愿投檔錄取完畢后,如所填報志愿招生計劃未滿額,進行第二志愿投檔錄取,依此類推。
隨著高考臨近,陜西省教育廳提醒考生和家長,今年是陜西省新高考首考之年,考生和家長要仔細研讀有意報考高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高校招生信息、招生辦法、錄取規則的重要渠道,也是填報志愿的關鍵依據。考生在爭分奪秒復習備考的同時,對考試、志愿填報、錄取等方面的政策要充分了解,為考試和志愿填報做好準備。
據了解,目前各高校已陸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招生咨詢活動,為考生和家長深入了解目標院校提供良好契機。(記者 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