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道 外媒稱,托尼·熊結束了她在學校的漫長一天,回到家,她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拿起了約翰·斯坦貝克的《人鼠之間》。這名高一學生剛剛看完J.D.塞林杰《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完這本,她準備再看看其他主題比較黑暗的書。
據外交學者網站5月24日報道,除了翻閱美國名著外,閑暇之余托尼還會外出搞搞攝影,或是玩電腦游戲。此外,她還是四中模擬聯合國俱樂部的成員,該俱樂部經常舉行討論,議題從生態破壞到中東女權主義無所不有。
“我的學業重點是理科,”熊說,“不過我對文學和人文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她是北京四中的一名高一學生。
在去年的全國高校入學考試——這場競爭慘烈,同時又是孩子接受何種高等教育的唯一決定因素中——北京四中的成績位列全市第一。每一個參與高考的學生都非常了解這個考試的重要性。為了備戰高考,苦拼三年,夜以繼日的學習現象并不少見。有時,為了在學業上精益求精,學校會對學生們采取統一的軍事化管理。
報道稱,盡管高考殘酷,重點高中學生的生活并非像外界所想象的——沒完沒了的上課和考試,穿插思想品德課和眼保健操——那般枯燥無趣。老師和學生們不再拘泥于課本內容,而是去嘗試新的理念,讓學習和生活變得更加有趣。
康影新(音)就是另一個例證。目前她最在行的項目之一就是使用六度分割理論來對微信——這種中國最大社交媒體軟件上的復雜銷售網絡進行研究分析。作為一個有理想的數學家,康在中學期間也寫些科幻小說。
目前中國的高考分文理科考試,這就意味著,學生們一上高中就得決定自己的學業方向。不過對于博學多才的康和熊來說,這一情況即將發生改變。中國20個不同省份已經開始推廣高考改革,改革將于明年落地。其中最普遍和鮮明的改變就是取消文理分科,學生們可在生物、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和地理這六門課程中隨意選擇三門。中國教師也在嘗試新的方法,令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在清華和北大這兩所中國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中深造過的李永樂(音)目前在北京公認的最好中學人大附中教物理。有幸能夠接受他教誨的學生們說,李的個人魅力和天馬行空的風格是他們喜歡這門課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報道稱,接受改革的并不僅僅是教育方式。政治和中文這兩門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基石課程也有了變化。熊的政治老師要求學生們批判性地思考超級大國的政治策略。(編譯/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