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行榜歷來是報考參考資料中非常重要的一項,關于中國高校的排行榜非常常見,不過主要比對目標都集中在公辦大學,尤其是各大名校。但是名校和公辦大學并非適合所有人,雖然相比于公辦大學,民辦大學存在歷史底蘊、綜合實力方面存在天生短板,但是現在的民辦大學也發展迅速。對于考生來說,多擴大點視野范圍,也能夠多一些選擇。
什么是民辦大學?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其辦學層次分專科和本科。民辦高校的學費是公立大學的三到四倍。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實施義務教育的教育機構作為國家實施義務教育的補充。國家嚴格控制社會力量舉辦高等教育機構。國家對社會力量辦學實行辦學許可證制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規定的審批權限,對批準設立的教育機構發給辦學許可證。
截至2015年12月4日,全國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校456所,中外合作辦學大學9所。中外合作辦學的學院也在民辦范疇。
民辦大學排行榜數據比重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武書連發布的武書連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以民辦大學綜合實力排名、學科門類排名為主線,以教師創新能力、教學科研效率、新生質量、本科畢業生質量排名為輔線,全面介紹了中國108所民辦大學的基本情況。其中人才培養權重所占比例較高,為85.10%;科學研究權重所占比例較低,為14.90%。而同一年度普通高等學校該兩項指標的比例是:人才培養57.00%,科學研究43.00%。
榜單不代表全部
統計資料表明,1987年至2000年間,我國共有13個單位發布了30多個大學排行榜;2000年后的排行榜雖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但新近增加的不下20個。排行榜版本之多、發表速度之快和影響之大,都遠遠超出此前的一二十年。經過20多年的大浪淘沙,目前國內影響較大的大學排行榜一般認為有3個,分別出自《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中國校友會、深圳網大公司。這些大學排行榜其實都是來自各類民間機構和網絡媒體等。
各式各樣的大學排行榜層出不窮,人們對其提出的質疑也從未中斷過。相當一部分高校學子對排行榜的名次排列及年度變化表示不滿和不解,也有專業人士認為大學排行榜的評價指標不夠科學。目前我國并沒有官方公開的大學排行榜。民間較有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之所以存在差異,究其原因是使用的指標評價體系不同,和榜單的原始數據信息不公開所致。在參考榜單數據的時候,要著重注意其評分標準,根據自己的需求側重點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