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一家門戶新聞網站的移民原因調查顯示,在將近500位受訪者中,將近80%選擇移民的" />
工作人員在2013中國國際教育展上為中國學生介紹英國私立寄宿中學的招生情況。
日前,中國一家門戶新聞網站的移民原因調查顯示,在將近500位受訪者中,將近80%選擇移民的首要原因,是為了子女教育。
據BBC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度,中國人投資英國獲移民簽證人數,增加了80%,100萬英鎊移民項目,30%的申請人來自中國。
英國本地的華文媒體調查稱,教育移民,是中國申請人選擇移民英國人數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樣的選擇結果,無疑體現了中國家庭的傳統教育思維模式——一切為了孩子。但是在付出高額代價,來到自己之前并不熟悉的環境,展開一段新的生活,試著融入本地社會時,家長會不會反思,為了孩子,這樣的選擇到底是否值得?
分隔兩地的家
在國內,小朋友從還沒出生就面臨各種資源的短缺和由此而產生的種種競爭。隨著80后一代生育高峰期的到來,準媽媽想在知名產科醫院覓得一席床位順利生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需要提前疏通醫院關系、各種打點,才能保證有床位供孩子順利出生。不然就直接高額付費入住私立醫院解決問題。
寶寶出生后,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奶粉代購、空氣質量、食物安全的種種擔憂,一路跌跌撞撞成長,到了升幼兒園的年齡才發現,原來連上個幼兒園也要繳納動輒幾千、幾萬元的贊助費。
小學就不用講了,重點小學贊助費按照年頭計算,每年一萬元的贊助費,積累到孩子小學畢業也是個不小的數字了。
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都很大,雖然中國小學一、二年級已經實行了課業減負,但是課后沒完沒了的各種學習班,已經演變成了升學技能的一部分,而不僅僅只為興趣愛好。
這樣算下來,孩子們的負擔完全沒有減少,而陪讀各種補習班的家長們,往往掙扎在工作和照顧子女之間,感到壓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