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SAT閱讀部分,要求考生在65分鐘完成52道選擇題的作答,在這65分鐘的時間里,考生需要閱讀4篇獨立文章和1篇雙對比文章。新SAT考題涉及的美國歷史仍是一大重點。
在諸多美國立國文獻中,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的就是《獨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要討論《獨立宣言》,至少要從第一屆大陸會議(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談起。
1774年9月5日,55名來自各殖民地的代表集結費城,召開了美國第一屆大陸會議,代表們在會議上表達了對英國“不可容忍發令”(Intolerable Acts)等發令的不滿,并且決定聯合起來抵御英國貨物。
但是此時,大多數殖民地依然不愿意擺脫英國的統治去換取絕對的政治身份和自由,這基于長期的經濟依賴和文化淵源,更擔心英國的高壓報復。然而,第一次大陸會議之后,一個新興國家即將誕生的訊息還是如雨后春筍一般破土而出了。
如果說第一次大陸會議是雨后春筍,那么1775年萊克星頓的槍聲(The Gun of Lexington)便是春雷乍響。終于,美利堅軍隊準備將英軍趕出波士頓。
1775年5月10日,13個殖民地代表齊聚費城舉行第二次大陸會議(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他們中不乏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杰弗遜(Thomas Jefferson)這樣改變美國歷史的人杰。次年一月,由Thomas Paine撰寫的《常識》(Common Sense)發表。
任何巨大恢宏的事件都有此類先聲,他們是時代智庫的思想結晶,群眾口耳相傳的時事常識,是一個新興國家正在孕育之時誕生的民族行動指南,還是人類民主觀念史上的重要宣言。這本薄薄的冊子以“We have it in power to begin the world over again”激情起筆,宣稱America應該盡快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常識》的發表使得獨立的決心植根到更為廣泛的普通民眾中。據記載,在當時的殖民地中每四到五人就會擁有一本《常識》,以此便能一窺其流行之廣,影響之深。
費城——這座美國歷史上極具非凡意義的城市,此時肩負起愈加重要的使命。1776年6月4日,《獨立宣言》在費城誕生。這份由宣言由托馬斯·杰斐遜起草,富蘭克林參與修訂的宣言成為美國日后各種法案、宣言乃至憲法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淵源。
分析《獨立宣言》產生的背景,以下幾個方面尤為值得注意。思想上,17、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為《獨立宣言》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們大多宣揚天賦人權,社會契約,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三權分立等現代政治思想,這與獨立宣言乃至后來的美國憲法都有深刻的關聯;經濟上,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的大發展為《獨立宣言》的發表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并喚醒了殖民地民眾渴望獨立的意識。》》SAT閱讀如何巧妙答題
我們從下面的節選一窺《獨立宣言》的內容。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自1776年以來,“人人生而平等”作為美利堅的立國原則,作為人民不可動搖的信念和至上理想,成為一種日常和習慣。無論是在廢除奴隸制、禁止種族隔離或是要婦女平權運動中,“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成為一種本能的依據,成為美國夢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