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直率的性格,果斷的行事和敢于承認錯誤并負責任的態度讓很多國人為之佩服。這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教育學習中逐漸培養出來。
美國教育的根本目的:
美國低齡教育重視孩子的素質培養,培養孩子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公民,也就是我們說的先成人。從小學開始,老師就要求學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培養清醒的社會意識。
美國一個追求公平的資本主義社會,犯罪率不低,大多數平民百姓都很容易獲得槍支。這種情況下,社會治安和平民人身安全自然就受到了威脅。因此,在美國低齡教育中十分重視如何減少學生的反社會傾向,如若發現,老師會及時干預制止。
美國低齡教育的特點:重視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近日,法國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孟森表示:“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選擇留學目的國的同時,也是在選擇畢業后工作的所在。因此,無論哪個階段的高等教育,都應重視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的確,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但是探索知識的方法是有限的。所以教育將“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道理應用起來。更加注重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不是知識本身。美國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在實驗課上,老師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動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加了解事物的原理,更易吸收知識。
相比較,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沒有給孩子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只是在機械地接受知識,并沒有深刻領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遇到復雜的實際問題往往怯場,無從下手。
美國低齡教育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集體討論
美國的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閱讀。在一個作業布置下去之后,學生需要在大量書籍中收集資料,尋找答案。小組討論研究的課堂已經成為美國教室一個習以為常的進行方式。這樣的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升孩子與人交流和表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