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學生時代我們最期盼的日子,
不需要被緊張的學業壓得喘不過氣;
假期也是最害怕的日子,
好多考試成績即將公布;
假期更是充實自己的機會。
那么,
如何將假期過的有意義呢?
新加坡假期期間,街道少了一批批學生的匆忙而過,卻多了這樣一道風景線。
街頭的一道風景
學校學校放假期間,新加坡街頭的一道風景是一群群抱著募捐箱的學生。
他們所在的學校和當地慈善機構大多有長期的合作關系,學生利用假期籌集善款,既有利于培養他們關心困難群體和回報社會的意識,也能為慈善機構增加資金來源,培養他們關心困難群體和回報社會的意識,也能為慈善機構增加資金來源。
除此之外,我們再來看看新加坡的媽媽們是怎樣跟孩子愉快度過假期的。
看新加坡媽媽們是這樣做的
帶孩子走遍世界
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在建設國際化大都會的過程中強調培養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因此,出國游學逐漸成為讓中小學生開闊眼界、了解其他國家的重要途徑之一。
與我國的媽媽情況類似,新加坡的媽媽們也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努力給孩子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境。由于新加坡是一個面積狹小的島國,雖然風景優美,但是總待在國內,難免也有些“審美疲勞”。
而且,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等其他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因此,新加坡的各種公共節假日全算下來大概有將近30天。
很多媽媽喜歡利用這些公共假期,帶著孩子出國旅行。
據悉,新加坡超過90%的父母表示,孩子長到3歲,每年都會帶著他們出去旅行至少一次。
很多媽媽認為,孩子們除了要好好讀書,還要經常旅行,這樣才能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除此之外,一些中小學也會在假期之中組織學生們到美國、澳大利亞等地游學,與當地的同齡人交流、學習。
因此,很多孩子為了在學校的游學活動中能有出色的表現,也會主動要求媽媽帶自己出去旅行,鍛煉自己的各項能力,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
一位新加坡媽媽這樣講:
自己平時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與上小學的兒子溝通。到了公共假期,她就帶著孩子去澳大利亞、美國、中國等地旅行,這樣不但能鍛煉他的生活能力、還能有機會鍛煉他的外語水平。
而且,通過旅行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她與孩子有很多機會好好溝通,增進了親子感情,真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