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學美國的浪潮中,很多高中國際學生都在考慮有什么樣的技能才能更受美國名校歡迎,或者哪一專業較容易的適應美國對于人才的需要求?
STE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在權衡個人實力的時候,獲得STEM學位的人數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根據美國勞工部(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到2024年:軟件工程師崗位未來10年增長率達17%,崗位增加186600個;生物醫學工程師崗位未來十年增長率達23%,精算師崗位未來十年增長率達18%。所以說,學生順應時代潮流學習這些科目往往將來獲得的收益也比較大,所以理工方面有優勢的學生們有福了。
那美國中學是怎么樣進行STEM 教育的呢?筆者就自己從事多年的留學教育工作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美國的中學課程設置上有很多的課程:如AP課程:生物學,微積分AB,微積分BC,化學,計算機科學 A,環境科學,物理 B,物理 C:電磁學,物理 C:力學,統計學;這十門AP課程都是理科的,滿分5分,一般3分以上可以接受,對申請大學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招錄新生的時候會計算學生的加權GPA,有些課程(包括AP、學校榮譽課程、IB課程、可轉大學課程等)只要達到C以上,最高GPA可以達到5.0,錄取的國際學生中GPA均值達到了4.36,也就是說有不少國際生有3-4門的AP或者高級課程。另外AP課程可以抵扣美國大學的學分,要知道美國大學一個學分600美元左右,一門課平均3個學分,這樣算下來高中階段學習了AP課程,不僅僅省錢,而且有可能大學提前畢業,這樣的課程優勢,可以激活學生學習AP 熱情。
其次、美國中學課外活動有很多跟STEM相關,比如機器人社團,數學競賽社團,化學競賽社團等;馬薩諸塞州的菲利普斯安多弗中學(Phillips Academy Andover)供了非常多的與STEM相關的社團:安多弗科學與技術社團、計算機社團、數學社團、科學社團、生態在行動社團、機器人社團等。社團多由老師在課下進行指導,而且老師往往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專業度非常高。另外學生也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發起社團,從而保證社團的質量和學生的參與以及學生能力的提升。
第三、研究性學習,也就是科研機會。在國內很多大學生找個老師進行研究也很困難,更不用說高中生了,而且大部分高中生都忙于高考,很難抽出時間來認真的進行一項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但是美國不少高中學校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如筆者之前帶過的一位在新罕布什爾州的普洛克學院(Proctor Academy)讀11年級的學生,學生在上化學課程期間與老師關系比較不錯,主動提出要做一個研究元素的學習活動,得到了老師的支持和輔導,老師給她推薦了很多的相應書籍和視頻資料,讓她受益良多。
第四、競賽活動,美國有很多的競賽,競賽項目涵蓋了:行為和社會科學、生物化學、植物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老年學、數學、醫藥和健康學、微生物學、物理學、交通工程、環境管理和動物學,以及團隊項目等等,這樣的項目可以選拔出優秀的學生方便美國大學進行篩選進而參加大學的STEM項目,如美國的AMC數學競賽,杜克大學數學競賽等,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除此之外,USAD美國十項全能需要學生在10個不同的學科領域展開學習及競賽,包括數學、經濟、科學、社會科學、藝術、音樂、語言和文學、寫作、演講和面試,這類競賽也提升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最后、社會資源的支持,尤其是大學的支持。美國不僅僅在中學內部,中學外部還有非常廣泛的學術資源,美國大學的暑期項目,可以修讀大學的課程,賓夕法尼亞大學有專門針對工程的暑期項目;其他機構有跟MIT 合作的研究科學院(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通過一段時間(3周-6周)可以培訓學生的科學或者工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