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国产精品_久久精品在线免费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www_在线播放精品

最權威的學校,最專業的機構!
特色專業: 動漫設計 學前教育 計算機 會計金融 影視音樂 建筑工程 廣播電視編導 外語 美術設計 國際貿易 工商管理 廣告學 法律 旅游與酒店管理 汽車工程
全國咨詢服務熱線

08:00-24:00

4007-567-088
2025優秀高校聯合招生,學生/家長可以直接電話咨詢,熱線電話:4007-567-088
首頁 > 留學動態

孩子受教育是為高學歷多賺錢,還是更幸福?

發布時間:2016-12-04 來源:搜狐新聞

  我們讓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花錢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送孩子出國求學,是想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未來?

  是為了讓孩子能獲得高分、上一個好學校、從而有個好工作、好收入、好事業,最后過上幸福的生活!

  其實,我們自己也是這么過來的,我們真的幸福嗎?我們這樣做,能讓孩子們未來的生活獲得幸福嗎?

  

  韓國70年的實踐,學生幸福感很差

  韓國前教育部長、首爾大學名譽教授文龍麟,最近在中國創新論壇上,分享了韓國的70年來的研究結論。

  韓國和我們有相近的文化背景,相似的教育體制,一樣高難度的高考,一樣殘酷的社會選拔制度。我們同樣采用“6334”(注)制度篩選出優秀學生,為培養這些優秀學生的學校評優,以有貢獻和學歷優秀為最高價值。學生、父母、老師和地方團體沉浸到學歷競爭和成績競爭中。

  韓國的教育水平在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評選中,排名一至三名,但OECD同時也指出,這樣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

  以下我們把文龍麟教授的發言做了一些小結。

  好處:教育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韓國學歷水平提高了很多,教育的各領域在OECD中都是一到三名,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也名列前茅。

  奧巴馬公開提出以韓國教育為榜樣。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韓國是文盲率最低的國家。

  IBRD(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等將韓國作為榜樣介紹給發展中國家。

  韓國四年學制的大學是世界最高水平,在西方發達國家留學的比例也很高。韓國總人口還不到5000人,大多數都是自己掏錢留學。

  韓國博士、碩士的比例相當高,這是發展的潛在資源。

  韓國成為以教育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優秀案例。

  負作用:學生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不足

  學生以成績為中心,競爭文化成為主流,排斥、厭惡變得更常見,加劇了優秀生和“差生”之間的不平等。

  學生還會形成團體,彼此關系緊張,甚至相互斗爭,學生暴力和團體孤立現象變得普遍,導致了年輕人的壓抑。

  非知識性項目如道德、體育、音樂被忽視,導致學生難以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此外,學業競爭導致校外私人教師的出現。家庭月收入的1/5到1/6花在家教上,負擔很重。在過去70年間,韓國減少私人教育費用的努力幾乎沒有成效。

  多才多藝的人追求自己的夢想往往被排斥,很難獲得發展機會。針對成績的反復訓練,也使有創意的學生被排斥。

  各種民意調查里,國民對教育的不滿最嚴重。

  OECD顯示,韓國學生成績很好,但學生的幸福感和對生活的滿足感很低。學校不是幸福的地方,多方面的發展得不到重視,這樣的教育將會被看成失敗的教育。

  因此,把經濟增長、人民收入增加、分配均衡作為幸福來思考是不恰當的。

  幸福教育更符合21世紀的趨勢

  針對這些問題,韓國提出了代替方案——幸福教育。

  在幸福教育的視角下,以學習優異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創意人才時代的特點,很難使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共存,這不符合二十一世紀的時代精神。

  好的教育是指不但過程重要,出現的結果也很重要,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收獲最后的幸福,教育要明確的使人出現幸福的感覺。

  培養幸福力量的教育

  幸福力量的成熟和增進是幼小初高大學的幸福教育不可懈怠的課題。

  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區別在于幸福力量的差異。

  要培養國民對幸福力量的認知,也希望目前的教育者通過教育課程努力培養幸福力量。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國民的幸福才是一個國家的時代使命。

  

  什么是幸福?它并不是與身俱來的

  近期心理學家通過科學的方式研究感到更幸福的人,探究使人感到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發現同樣的條件下每個人的幸福感不一樣。有些人覺得很幸福,有些人覺得不幸福。積極心理學家列舉了幸福的五大要素:積極的情緒、專注度、人際關系、自我實現和自我存在感。

  美國積極心理學的代表學者Ed Diener做過這樣的闡述,自身生活中獲得滿足,經常感到快樂,并且有疼痛、憤怒等負面情緒,這樣人的幸福指數很高。

  日本春山茂雄博士在《腦內革命》一書中說,當我們感知幸福的時候,其實是生理在分泌一種內嗎啡,即幸福感是體內內嗎啡的分泌。

  吃飯能帶來愉悅,人在生理基礎上是快樂的;在實現安全、愛和尊嚴的需要的過程中,伴隨著更大量內嗎啡的分泌,讓你感知自己的幸福;最重要的是,當你完成自我實現的時候,內嗎啡就到達非常高的水平,遠遠超出吃飯帶來的幸福感。

  這種生理和心理的結合,使人能夠體驗到幸福感,是一個需要訓練、感知且不斷提高的過程,因為幸福不是與生俱來的。

  

  家長怎么訓練孩子的“幸福感”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現有的教育制度,而且即便是改革,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那你怎么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孩子終生幸福呢?

  1.形成建設性習慣

  這些建設性習慣包括,管理好自我情緒、積極樂觀、感恩生活、學會欣賞等。這些好的習慣如果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去創造幸福的情緒。

  2.學習自我管理習慣

  經常鍛煉身體,健康飲食以及冥想都與幸福緊密相關。孩子能夠更好地管理好自我,相應的幸福感就會上升。

  3.培養樂趣,經常微笑

  俗話說的好,笑是良藥,包治百病,這真的是一個真理。我們笑得越多,我們就越感覺到幸福。笑的確能改變我們身體的化學因素。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一些樂趣,增加孩子笑的次數,從而擺脫郁悶的情緒。

  4.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并不意味著要否認自己的糟糕情緒,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承認自己的一些不好情緒。其次就是要把自己消極的情緒轉化成積極的情緒。當然了我們都無法直接快速地從消極轉化為積極,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有時候一個思維方式的改變就能改變我們的情緒。

  5.引導積極自我對話

  我們都需要一個領隊人來引導我們戰勝生活中的許多障礙,但其實最佳的領隊人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對話,自我鼓勵,自我表揚等。

  6.培養樂觀態度

  幫助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態度。只有心態樂觀了,孩子心情才能一直保持希望,這樣幸福感也會上升。

  7.在日常小事中找到樂趣

  生活中有許多洋溢著快樂的小事情,比如太陽東升,夕陽西下,每天就這樣重復著,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中感知幸福。

  8.學會優化人際關系

  調查研究證明,幸福的人往往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盡管這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人的幸福指數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9.培養感恩的態度

  我們不要對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念念不忘,這只會徒增煩惱。相反我們要感恩已經擁有的東西。教育孩子學會感恩,這會減少很多煩惱。

  10.為悲傷留些空間

  生活充滿了歡樂,但是即使是最快樂的人也會有悲傷和痛苦的時刻。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痛苦,或大或小。承認我們的悲傷情緒并不意味著我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是要學會接受這些悲傷的情緒。我們要開心幸福,但不是要壓抑我們的感情。 

高考分數低老師幫你選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
  • 距離2023
    高考還有
  • 100

用戶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移動客戶端訪問本站!

免費參觀院校申請
  • 參觀學校
  • 姓名
  • 郵寄地址
  • 聯系電話

版權所有:中教未來(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5 rights reserved www.3848080.com 京ICP備14025495號-5

高校特色專業招生咨詢熱線: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專科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