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小別離》從不同階層的幾個家庭出發,不同角度地觀照低齡留學問題,引發熱議。低齡留學,指高中畢業或初中畢業家長就安排孩子去國外留學。在很多家長看來,留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才。
孩子小小年紀,就被送到國外留學,家長卻美其名曰:為了讓孩子成才。難道成才非要出國,非要留學?
其實,并非所有出國留學的孩子都成績優秀,其中有不少是因為孩子成績差,在國內進不了重點高中,上不了好大學,無可奈何只好燒錢送到國外去。既能輕松拿到文憑,又有了留學的經歷,在國外鍍了一層金,理所當然成了海歸人才。這才是一些家長的真實想法。
筆者單位有一同事,小孩讀書不怎么行,考不上重點高中,怎么辦?幸虧同事比較有錢,于是送到了東南亞一個國家留學。幾年后回來,就有了洋文憑,由親戚推薦進了一家國企工作。在親戚的關照下,沒幾年就升到了管理層,成了一名經理。
筆者不否認,確有一些留學者,成績不差,家長出于對國內教育的不滿,不放心,選擇留學,目的是為了孩子更好更快地成才。不過,自費留學的前提是,必須家庭殷實富足,能夠承擔起昂貴的留學費用。所以,能夠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的家庭,非官即商,普通家庭一般是承擔不起的。
但是,留學一定能成才嗎?我看未必。留學與成才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留學不一定能成才,成才也不一定要留學。任何一個孩子 ,只要認真肯學,無論國內國外都是能夠成才的。而且,對于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來說,限于各種主客觀條件,只能在國內成才。所謂留學為了成才,只是部分家長給孩子留學找的一個借口,一個幌子。
我們的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努力,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人才,成為國家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信心。君不見,在改革開放前,在留學沒有成為時尚之前,我們不是照樣成才了嗎?不是照樣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嗎?可見,留學是為了成才,也是一種崇洋媚外心理,是對本國教育成就的絕對無視,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當然,我們也要承認,我們的教育確實在一些方面與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堅持教育改革的原因。
最后,必須指出:國內學習是孩子成才的最佳選擇,因為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有利因素。而選擇出國,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特別是低齡留學,孩子年紀小,生活獨立能力差,就被送出國外,如果能生活都難自理,何談成才?總之,留學雖然也是成才的途徑之一,但決非成才的最佳途徑,筆者堅決反對低齡留學,讓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學習生活,不但不利于孩子成才,反面會孩子人格心理的健康發展。
稿源:荊楚網
作者:劉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