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意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近日提議,有意去歐洲留學的英國學生可獲得其他歐盟國家的護照。最近,民眾擔心,在英國全民脫歐公決后,英國學生赴歐洲大學留學可能會變得更困難。意大利總理的此番提議正是對這種擔憂的回應。
據報道,倫齊先生表示,他打算找到一種讓英國學生在攻讀學位課程期間獲得護照的途徑。“換句話說,如果某位英國學生決定在歐洲某大學留學,留學期限可能是兩年,或者三、四年,我們正研究是否有可能為其發放歐盟護照——意大利、法國或者德國的護照。不過,就目前而言,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報道稱,歐洲學生交流以及出國留學的多項事務是按照伊拉斯莫計劃(the Erasmus programmes)開展的,然而,自歐盟公決后,現在還不清楚英國學生和英國大學還能否參加該計劃。
據悉,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也很多,國際交流也頻繁,這些大學最近一直試圖研究英國脫歐的決定帶來的影響。目前,來自歐盟國家的學生和英國學生的待遇是一樣的,學費都是9,000英鎊,然而,如果歐盟學生身份轉變為“國際學生”,那么他們就有義務支付更高的學費了。出國留學需跨越“三道壕溝”
對于頻發的留學生心理問題,崔紅表示,父母在保持與留學生子女的親密關系,并縮小精神距離上面還有很多不足。她認為,父母在面對子女出國留學可能出現的心理不適時,首先要跨過三道壕溝:“代溝”“文化溝”“時空溝”。
“留學生與父母之間一方面要面對青少年心理發育的叛逆期,一方面還要面臨‘文化溝’。孩子生活在國外,會受到當地國全方位的文化影響,有些家長對此了解不足,甚至產生沖突。”崔紅說。
此外,崔紅認為,時空的距離也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由于溝通不便而產生隔閡。有些孩子一個人在國外生活,加上沒有辦法通過細心觀察而了解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生活狀態,一些學生也會向父母隱瞞自己在國外的真實狀況,甚至連孩子退學了家長都不知道。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日積月累的不了解就成了留學生獨自在外的沉重心理負擔,最后甚至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家長應用留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非功利溝通
對于這些初出國門的“澀柿子”,不少家長表示,他們最希望能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苗頭的時候就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恰恰鞭長莫及導致了對孩子心理幫扶的失控。
對此,崔紅認為,家長在與留學生交流時首先要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家長應該適應孩子的新型社交工具,通過微信、視頻、Facebook等方式了解孩子所想、所感、所愛,要與時俱進,放下身段。”
崔紅認為,家長也不要只關心孩子在外面的衣食住行和學習成績,要多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要花時間、花心思問問他們平時都交些什么朋友,與室友關系怎么樣,有什么煩心事,未來有什么計劃等等。”
除此以外,崔紅認為父母還要多了解孩子留學國家的文化,包括新聞、體育和娛樂,這樣才能讓溝通變得有內容,不停留在空洞的說教上。“家長不應功利地談論或要求孩子,或與其他孩子進行攀比,不能把留學看做一個必須出成果的投資行為。”
“現在有些家庭是孩子出了問題就想著把孩子送出去,以為國外的教育環境一定可以把自己家的‘問題兒童’改造好。但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出國后會更危險,更容易發生極端案件。因此,家長在送孩子出國前就應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量,不要期盼在國內解決不了的家庭問題可以在國外解決。”崔紅說道。
何時送孩子出國?什么樣的孩子適合出國?崔紅認為,這需要家長理智衡量孩子的各方面條件。“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性格離不開家庭氛圍與家庭教育,總體來看,家庭成員關系融洽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更適合出國留學,因為他們更有安全感。”此外,從小自立性強,曾參與過很多社會實踐或課外活動,比較自信的孩子更適宜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