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的學校,
不管是高中還是本科,
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申請時如何把握重要的時間節點?
如果把握不好,
是否會對申請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不少家長認為,等到孩子的托福和SAT/SSAT達到理想成績后,再著手進行留學準備也來得及。還有些到了申請季才匆匆忙忙準備標化考試,從而錯過申請的黃金時間。
其實,申請美高或者美本,需要準備的不止托福這一門考試。
申請美高,還有SSAT要準備;申請美本,就更復雜了。根據不同的目標學校,可能還要準備SAT1、SAT2、甚至AP等考試。
就算學生具備良好的英文和學術基礎,并且得到了正確的指引,想要每一門考試都順利達標,也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
所以,標化考試的先后順序和輕重緩急,尤為重要。
我曾經接待過一名復旦附中的學生,高三上學期申美本,目標院校是TOP 30。當時學生手上只有一個剛考出的80多分的托福,以及750分的SAT2(數學和物理)。
學生認為,大部分能夠被TOP 30 院校錄取的學生,SAT2都是滿分,所以他計劃5月份繼續考SAT2, 然后再考慮SAT1和托福的事情。
從我們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這名學生在時間和精力的分配上出現了很大偏差。他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全力爭取90+的托福,同時開始準備SAT1,爭取達到1300+的分數,這樣才能夠到TOP 50的門檻。沒有這些先決條件,就算SAT2的數學和物理是滿分,不要說TOP 30,TOP 50學校的錄取都不一定拿得到。
同樣,如果想要申請TOP 50的寄宿高中,卻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將SSAT沖上高分,那錄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倒不如選擇一些只看托福成績,并不要求SSAT成績的優質走讀高中,同樣能完成留學美高的夢想。
在留學申請中,標化考試的時間如何安排、學生的精力如何分配,都是非常有講究的。每個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分配到哪個地方,就要有哪個地方的產出。
如果不是基于個人情況、個人目標來設定個性化的規劃方案,而是廣撒網,對于學生的傷害其實非常大。
那么,應該如何管理申請過程中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呢?
首先,早準備早規劃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美國院校的申請條件不只有標化考試。GPA管理、課外活動、文書準備都是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的。
對于美高的學生,除了維持好初中三年的GPA之外,建議從初一開始就嘗試考托福,初二參加SSAT的培訓,并達成托福和SSAT的最終考試目標。初二的暑假可以參加一些高中的夏校,順便參觀學校,并著手準備面試。那么到了初三,就可以從容地申請,并赴美參加上門面試了。
對于想申美本的學生,從初三就可以著手準備,花四年時間管理好自己的GPA。高一時準備托福,高二時沖刺SAT1和SAT2,想申請頂尖大學的再附上AP。與此同時,有所側重地參加初三到高二的活動競賽,或是利用暑假參加夏校。等到了高三上學期,就可以從容地面對選校、申請和文書了。
其次,學生和家長必須足夠重視標化考試的時間安排。
留學規劃中的時間管理指的不是通用的時間管理技巧和工具的運用,而是各個標化考試時間節點的把控。
以美本申請為例,ED/EA的截止日期是11月1日,如果在此之前學生沒有將托福、 SAT1、SAT2 考到目標分數,就會錯過非常重要的機會。而且,SAT的考試機會有限,也偶爾會有SAT某場次的考試取消的情況,如果考試時間安排得太趕,很容易陷入被動。
即使是每個月都可以考的托福,隨著留學備考人數的增加,北上廣深的托福考位也愈發緊張,需要提前3-5個月報名。一旦沒有把握好時間節點,就算實力很強,也可能因此導致最終申請結果不理想。
而美高申請中,我也會推薦各位先準備托福考試,將托福考到一個理想的分數,再準備SSAT。因為托福是大部分優質美高錄取的必要條件,而部分優質的走讀高中,則不需要SSAT的成績。
當然,如果兩者都能拿到很好的成績,那么通往頂尖寄宿高中的道路就會很光明。
第三,學生和家長需要清晰了解留學申請過程中目標學校對于標化的具體要求。
比如美本申請,家長和學生朋友們是否了解:
TOP 20、TOP 30、TOP 50 要求的托福和SAT1分數底線分別是多少?
SAT2的科目應該如何選才能增加被頂尖院校錄取的概率呢?
如果只有托福成績,是否還有可能圓TOP 50的名校夢?
同樣,要申請美高,也得了解:
頂尖寄宿高中對于SSAT、托福分數的要求是什么?
頂尖走讀高中是否需要SSAT成績?如果不需要,他們對托福的要求是什么?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選擇最重要的1-2門考試,投入大量的時間,而不是盲目地拎起一個目標就開始準備。
以上是我從事留學申請服務工作8年后,看過數以百計學生的經驗教訓后總結出來的心得體會。
多年經手的案例,讓我們深深了解到美國院校申請準備之龐雜。考試之多,標準和情況之復雜難免讓家長和學生心生畏懼。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和專業度,讓孩子的留學之路不要那么崎嶇和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