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考生如果到現在都還沒有被錄取,已經算得上是高考落榜了。那么,落榜考生真的沒有上學的機會了嗎?這部分考生應該怎么辦呢?
考生不被高校錄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考生總分太低,達不到投檔線或者院校錄取分數線,基本沒什么院校可以選擇,這類考生往往是高考發揮失常或者基礎沒打好;
2.考生分數達不到所報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并且未勾選服從調劑。即使是同一所學校,不同專業的錄取分數也是不同的,熱門專業和強勢專業的分數會高出不少,如果考生分數達不到要求,又不服從調劑,檔案就無法投遞了。
3.也有一些考生的分數本身并不算低,完全可以有學上,但是報志愿的時候目標定得都太高,這同樣無法被錄取,畢竟學校也是擇優錄取的,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學校最好不要選擇。
可見,高考報志愿是門技術活,就算分數不低也不能隨心所欲,必須要認真對待!
當然,就算考生到現在還沒被錄取,也不完全代表沒學上了,因為還有補錄的存在。每年9月開學后,都會有一些學生不去報到,超過了一定的時限就相當于放棄入學資格了,那么多余出來的名額就會補錄,供未被錄取的考生填報。
當然,這部分名額是很少的,很多院校干脆就舍棄了,省內補錄的機會要大一些,如果考生自身的分數能達到投檔線,那么可以嘗試一下補錄,選擇收分比較低、比較冷門的學校和專業,還是有機會上學的。
補錄的成功率畢竟還是比較低的,那么,未被錄取的考生是否還有別的出路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考生如果有良好的抗壓能力和學習欲望,可以選擇復讀一年,通過復讀大幅提分的人還是不少的,也許能給自己一個驚喜。
其次,考生可以選擇成人教育,攻讀非全日制的本科或者大專學歷,而且還不耽誤就業。
最后,考生也可以結合自身興趣和社會熱點,選擇接受職業培訓,擁有一技之長后在社會上也能更好地立足,發展前景不比高校畢業生差。
總而言之,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小小節點,不會左右我們的命運,即使落榜也無需否定自己,走好接下來的路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