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后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志愿填報。志愿填報關乎學生的后續走向,填的好,歸宿也好,填的不好,嚴重到學也上不了。這其中原由就是學生志愿填報環節出的錯,并以此出現后續的滑檔、退檔、斷檔等一系列影響性因素。
斷檔是相關院校當年的招生錄取人數低于往年招生錄取人數,又或者與同批次院校的招生錄取人數有差額,不成等平。這其中,學校招生錄取人數少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往年該院校的錄取分數太高,“嚇住”學生,沒有把握之下,轉而投檔其他學校;第二,該學校的專業冷門,報考該專業的學生少,在現實基礎上造成的招生浪費;第三,學校設在某省市的計劃招生人數少,名額少,學生不敢報。這些是造成斷檔的主要原因。
滑檔是學生在高考志愿填報環節因為填報信息不當,操作有誤等原因導致的,從第一批招生錄取工作中逐漸落到下一批次的招生錄取工作。最淺顯的解釋是,分數不夠,掉到下一層級。造成滑檔的原因有人為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人為因素表現在,學生高估了自己的分數以及不服從調劑等。客觀因素表現在,優勝劣汰,高手競爭。
那滑檔了能報斷檔的學校嗎?首先,要明白斷檔的一點是,學校產生斷檔是因為招生計劃人數沒有招滿,所以一般在征集志愿環節會進行補錄,學生在第一批次滑檔,或者是沒有被錄取上,可以參加征集志愿的補錄環節。原則上,滑檔是可以報斷檔學校的。只是,學生在報考斷檔學校時,要多考察一下該學校,比如補錄的專業是否冷門,是否符合自身的專業期許等。斷檔的學校不一定是差,也有可能是太好,學生不敢報導致的斷檔。這時候,學生或許還可以撿漏。
滑檔、掉檔、斷檔等都是學生在高考志愿填報環節沒有掌握一定的填報方法,從而導致的預判失誤。因此,學生有必要對高考志愿填報方面有一定的填充了解,避免出現諸如此類錯誤現象發生。
首先,學生在填報志愿時,要先確定自己想學的專業方向,然后再來比較學校,同學學校開設專業的歷年情況來判斷自己是否就讀此院校。最重要的是,要查清楚學校的歷年專業分數錄取情況,如果高于自己的分數,果斷舍棄,再選擇其他院校。
其次,服從調劑。這是避免滑檔最核心的一點。如果學生沒有在志愿中填寫服從調劑,一旦自身分數不夠報考的專業的錄取線,就會滑檔掉入下一批次。因此,穩妥來看,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最好在服從調劑的那一欄打上勾號。
最后,避免選擇太熱門的院校以及太熱門的專業。“熱門”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考生競爭多,若自身分數不占優勢,就不必蹚渾水,早早收場,轉投其他院校。如果學生確定想讀這所院校,可以填報該院校的多種專業,混合交叉填報,且服從調劑,也有被錄上的可能。
志愿填報很重要,學生萬萬不可小噓。這因為志愿填報不當引起的失誤事件,每年發生的情況很多,嚴重到,沒有一所學校錄取。最重要是的,學生在志愿填報環節,要切實的按照自身分數情況來填報信息,不要好高騖遠,偏離實際。又或者草草了事。想好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