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場選拔性考試,目的在于篩選,自然是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也有黯然失色退場的。這是事實,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考的差的同學,落榜了的,也不要過分憂心和焦慮,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內耗對自己毫無好處,比如振作起來,好好地思考一下未來的出路。今天呢,我們就來看一下高考落榜生的最佳出路吧。
高考落榜了,咱們不能一過了之,要回顧一下高考失利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是人為的還是環境造成的,是自己可以改變的還是不能改變的?思考這些有利于我們謀劃未來的出路,基于自身情況來做一個合適的規劃。
如果說高考失利是客觀造成的,是受環境因素影響,是自己改變不了的,像考試發燒,拉肚子等,那咱們就去復讀一年。原本咱們基礎就不錯,正常發揮是可以上大學的,像這種情況,就這么算了真的太可惜了。再來一年,就是補漏洞的一年,高考內容咱也熟悉,也不是不知道考點在哪,那咱們就根據自己的短處,不擅長的地方,不會做的題型,進行針對性訓練,查漏補缺,第二年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如果說咱們本身的基礎就不好,那咱實事求是的說,別復讀了。這不是說非得諷刺挖苦什么,只是不想你浪費青春去死讀書,最后結果不好。有很多這樣的人去復讀變化也不大,那這樣的復讀有什么意義呢?高考是很殘酷的,唯分數論高低,并不會因為你多讀了一年的書覺得你辛苦可憐,就會讓你有學校上了。咱們大可不必死磕硬碰,可以多考慮考慮其他的出路,如:自考、成人考試、上民辦計劃外大學也可以參加高職擴招等等多種途徑。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羅馬的又不是只有高考那一條路,咱也試試其他的路嘛。
首先就是咱們要調整好心態,千萬不要陷入自怨自艾的氛圍中。很多時候,好的心態是成功的一半。緊接著呢,是要對自己做一個全面的分析,考慮清楚自己到底對什么感興趣,擅長什么。因為無論是咱們繼續深造還是就直接就業,咱們面臨的就是一個未來或者現在工作的問題。只有把自己的興趣和擅長的方面考慮清楚了,我們才能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工作,工作的也會比較開心。最后呢,是要考慮將來的定居地點或者說工作地點。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也不是說大城市就一定好,小城市就一定不好。這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全憑自己的喜好來做出判斷。因此,我們要結合自己的情況慎重考慮地點的選擇,因為這個選擇將會影響我們未來的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