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委聯合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備受關注的國家雙一流建設實施辦法正式出爐。
根據國家雙一流方案公布的遴選條件,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主要是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師資隊伍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表現突出的高校,其中人才培養在“雙一流”建設中具有核心地位。
各行各業杰出人才的數量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高校的人才培養情況,杰出人才包括兩院院士、國家高層次學術人才、優秀企業家等,這些指標很可能成為入選國家雙一流的重要考察因素。兩院院士是學術界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他們基本都是某一領域內頂尖的資深專家。院士增選每兩年一次,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嚴格的評選才能成為院士。本期青塔小編整理統計了1977年恢復高考以后各大學本科教育培養出的院士校友人數,大致可以反映出高校本科基礎教育階段理工類學科本科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從統計數量來看,自1977年恢復高考40年以來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吉林大學以14名本科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并列第1,清華大學以擁有13名本科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位居第4,南京大學12位本科生校友位居第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0位本科生校友位居第6,蘭州大學和復旦大學各有9位并列第7,山東大學和武漢大學各有8人并列9,湖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也有不錯的表現。不過由于不少排名靠前的高校都存在合并,因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未合并過的高校人均當選院士數要比排名靠前的高校表現更為出色。
從統計數據來看,恢復高考40年來共有147所高校有本科生校友當選為兩院院士,可見并非名校出身才能當選兩院院士。除了各大知名高校外,不少省屬重點高校也不錯的表現,包括西北大學、鄭州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不過由于院士基本上只授予理工科杰出科研人才,因此財經、法律等人文社科類院校幾乎沒有本科生院士校友當選,當然這也并不代表這些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下面來看看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校本科畢業生入選中國兩院院士統計情況(統計數據包含外籍院士入選數;被合并的高校以合并后的大學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