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統計,中國近年的航空客運周轉量上升了38%,達到一億二千萬人。這就說明了我國需要增加飛機航班,需要更多地能說熟練地駕駛飛機的飛行員。
中國民航總局(CAAC)預測往后還要再增長15%,而根據CAAC的統計數字表明,目前在中國各航空公司中工作的飛行員人數總共有約11000人,剛能滿足配備國內800多架飛機的需要。然而其中大約有1000人已經接近退休年齡,但在中國內地投入運營的就有863架飛機。目前國內飛行員供需基本平衡。但在未來的20年里,中國民用航空市場將補充近2600架飛機。盡管這些飛機的引進是分批次逐年投入使用的,但每年近100架大飛機的引進,打破了中國民航業飛行員勉強維持的供需平衡。以一般一架飛機正常所需飛行員16~20名,中國民航每年將增加100多架,再加上飛行員的自然退休和身體狀況等原因,每年需要增加2000~2500名合格的飛行員,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覺得手中的飛行員數量已經不足。 因此,今后幾年,國內飛行員還存在較為嚴重的斷層和短缺現象。權威人士估計,未來20年中國至少需要增加4萬左右的飛行員,而目前國內的培養速度還遠遠不能滿足這一需要。
在未來20年中,中國民航將增加飛機上千架,中國民航的平均人機比例將會維系在150:1左右,考慮到人員周轉率等因素,在未來的20年中,中國民航的總體人了資源需求將有望達到40-60萬人。隨著行業擴張能力的加快,專業與使用人才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瓶頸,尤其是以飛行人員和具有較高水準的客艙乘務人員,都將始終是各個企業最重要也是最為短缺的生產要素。
從國際國內現有薪資水平看,國內主流航空公司優秀空乘人員平均年薪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國外航空公司乘務人員的薪金水平更高,中國正處于“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偉大轉變過程中。據權威預測,2012-2022年中國至少新增20多萬名空服人員的工作崗位,民航空乘人員的隊伍將超過40多萬人,規模將是目前的5倍以上。中國機場建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到2015年我國民航業飛機總量將增至1.2萬架,并將實現2012-2022年航空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全部翻幾番,因此對空乘,地勤運輸管理人員以及旅游管理和信息管理方面的崗位需求也將與日俱增。
目前中國飛行員的起薪2萬元左右,經過5年駕駛經歷,月薪將提高到5萬元左右,美國飛行員的平均年薪為136000美元,因此無論是回國還是留在國際市場,飛行員的職業前景非一般大學畢業所能比擬。目前空中乘務人員月薪范圍約是6000-----20000元人民幣左右;安全檢查人員、運輸與物流管理人員、民航旅游管理人員、民航商務信息人員月薪范圍約是3000-----8000元人民幣。
飛行員的就業前景十分美好,即可服務于祖國蓬勃發展的航空事業,也可留在國內進入國際航空就業市場,成為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