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門的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4.2萬人。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廣東省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中提到,截至7月底,今年廣東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70.9%,比全國高約30個百分點,就業形勢明顯好于去年。
確保就業大局穩定是廣東的優先工作事項。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廣東為此出臺實施3.0版“促進就業九條”,持續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以“小切口”推動解決就業“大問題”。
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
市場就業拓展行動
促進就業市場供需匹配。全年全省組織舉辦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2000場以上。組織做好“24365校園網絡招聘”“木棉花暖”“一企一崗”“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等招聘活動。推廣運用“直播帶崗”“隔空送崗”“在線視頻面試”等創新模式。
發揮民營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引導規上民營企業拿出1個以上崗位吸納廣東高校或廣東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吸納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小微企業,落實最長兩年社保補貼;對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半年以上的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落實就業補貼。
創業創新扶持行動
加大資金扶持。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可發放最高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其中帶動5人以上就業的,最高貸款額度可提高至50萬元;對符合小微企業貸款條件的,最高貸款額度可達500萬元;按規定落實財政貼息政策。對自主創業并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落實1萬元的創業資助;租賃場地經營的,按規定落實租金補貼政策。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億元以上。
強化場地支持。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應安排一定比例的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提供。鼓勵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吸納大學生入駐,按規定給予最長兩年、每戶每年3000元的創業孵化補貼。
優化創業服務。優化落實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實現創業就業稅收優惠“免申即享”。
舉辦創業創新大賽。組織開展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大學生啟航賽、“創青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暨交流營等各類創業創新大賽。其中,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大學生啟航賽遴選優秀項目25個以上,每個給予5萬-2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
粵東粵西粵北人才支撐行動
實施各類基層服務計劃。全省“三支一扶”招募高校畢業生3000人;“山區計劃”項目招募大學生志愿者4000人以上;“西部計劃”招募大學生志愿者350人;“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提供就業崗位4000個。
補充基層急需緊缺人才。集中開展全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鄉鎮醫療衛生、農林牧漁、水利水電、規劃建筑等事業單位拿出空編數30%以上比例的崗位招聘高校畢業生。做好公費師范生就業及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費工作。
國有企業就業引領行動
擴大招聘規模。督促國有企業落實擴大招聘高校畢業生規模,全年全省國有企業(含文化、金融國有企業)新招用高校畢業生不少于4萬人,其中省屬國有企業招用不少于1萬人,珠三角各市國有企業招收數量須達到職工總數的3%以上。
推行公開招聘。加強國有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宣傳推介,擴大招聘影響力,提高招收效率。組織發動國有企業舉辦或參與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活動。全年省本級舉辦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活動不少于5場。
機關事業單位擴招行動
擴大公務員招錄規模。全年全省提供公務員考試錄用崗位不少于1.3萬個,其中60%用于專項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
擴大事業單位招聘規模。全省各級公益一、二類事業單位尚未滿編的須按不少于空編數15%的比例申報崗位。
全省各級各類事業單位2021年自主招聘的崗位中應確保有不少于15%的崗位專門用于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不少于30%的崗位可接受應屆高校畢業生報名。全年提供不少于6.8萬個事業單位工作崗位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
專項渠道促進就業行動
穩定升學招生規模。積極向教育部爭取擴大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規模,及早組織完成各類升學招生計劃,其中碩士研究生、普通專升本招錄工作6月底前完成。全年全省研究生招生不少于6萬人;普通專升本招生不少于5萬人。
提升參軍入伍比例。做好一年兩次大學生征集工作,加大動員力度,大力宣傳新激勵政策和新體檢標準,在3月底前完成第一輪征兵,9月底前完成第二輪征兵。全年高校畢業生入伍征集比例不低于20%,其中征集省內高校應屆畢業生參軍入伍2021人。適應部隊建設需求,鼓勵技工院校畢業生報名應征,進一步提高技工院校畢業生征集數量,技工院校取得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生享受高等院校畢業生同等入伍政策。
擴大科研助理招錄規模。把科研助理崗位及實聘人數作為“雙一流”高校建設監測指標,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省實驗室及企業等開發設立更多科研助理崗位聘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督促指導高校和科研院所對招錄科研助理給予經費政策支持,落實好社會保險、戶口檔案等政策,增強科研助理崗位吸引力。全年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應屆畢業生不少于3500人。
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行動
將困難畢業生作為職業發展教育和就業指導的重點對象,按照“一生一策一導師”制度實施專項幫扶、優先援助,向困難高校畢業生100%提供就業服務。落實困難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依托補貼信息數據庫,建立困難畢業生幫扶清單,開展“一對一”分類幫扶,優先提供崗位、優先推薦錄用。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統籌利用“三支一扶”“雙百工程”等基層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等進行安置,促進有就業意愿的100%實現就業。
就業服務精準對接行動
開展針對性職業指導。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學校專職就業指導人員與應屆畢業生人數比例應不低于1:500。各高校要建立職業指導師聯系畢業班制度,每個班指定一名就業指導人員。
組織系列服務進校園活動。適時以適當方式組織開展“職業指導進校園”“創業指導進校園”“就業創業政策進校園”等專項服務活動。
加強實名制就業服務。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信息銜接和服務接續工作,確保離校前后服務不斷線。整合建立就業崗位資源庫,持續向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定向提供崗位,精準匹配推送服務。拓寬實名信息采集渠道。
就業能力提升行動
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實施青年技能培訓行動,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引導高校畢業生積極參與“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
推進就業實習見習。深入實施“展翅計劃”廣東省大學生實習見習行動。搭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習平臺”。舉辦宣傳推介、專場招募、雙向洽談活動,促進見習供需對接,組織就業見習不少于10000人。
就業權益保護行動
推動享受政策。全面精簡政策憑證,優化推行“告知承諾制”等辦理方式。
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推動黨政機構、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
規范就業簽約。嚴格執行就業工作“四不準”規定,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加強招用工監管。依法打擊“黑中介”、虛假招聘、亂收費、就業歧視,以及以求職、就業、創業為名義的信貸陷阱和傳銷、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建立用人單位招聘黑名單制度。
廣州
擴大國企招聘應屆生數量
廣州市出臺8個方面25條政策措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
●實習期間,實習單位應根據協議以貨幣形式及時足額支付實習報酬,原則上頂崗實習報酬不低于相同崗位試用期工資標準的80%。
●大力開發優質就業見習崗位,用人單位組織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或16—24歲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每月按不低于廣州市最低工資80%的標準對見習人員支付工作補貼的,由就業補助資金按規定給予用人單位就業見習補貼。
●廣州市各事業單位的日常招聘中,面向應屆畢業生的管理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比例不低于60%,專業技術崗位比例不低于50%。
●進一步擴大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并向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適當傾斜。
●廣州還實施“廣州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在整合現有社工站人員的基礎上,優先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佛山
設216個基層公共服務崗位
●構建政策體系。佛山市委組織部聯合市人社局印發《關于促進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佛組通〔2020〕32號),推出促進應屆高校畢業生十項行動,其中設立216個市區基層公共服務崗位的做法為全省首創。
●落實政策補貼。今年一季度,共發放高校畢業生專項補貼213.8萬元,惠及795人。
●將高校畢業生納入創業擔保貸款重點群體,個人貸款最高額度提升至50萬元,并享受3年貼息,同時向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發放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