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專家指出,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與各行業的發展情況息息相關。從各行業人才需求量排行榜可以看出,中國互聯網、房地產、消費品、金融業等行業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教育部表示要重啟停招17年的兒科本科招生,以滿足對兒科人才的需求。這給正在備戰2016年高考的考生一個信號,這個專業將是未來幾年內一個比較好就業的“熱門專業”。對此也有專家提醒考生,高考時是不是“熱門專業”,與畢業后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高低沒有直接關系,還是要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兒科本科招生將恢復
日前國家衛計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為適應“全面兩孩”政策對兒科醫生的需求,解決兒科醫生荒問題,教育部將兒科學專業化教育前移,兩部委將采取多項措施,恢復兒科本科招生。
記者了解到,隨著近幾年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每年不少高校會根據社會需求和學校具體實際,調整部分專業,有的取消了一些過時的專業,有的則新增了部分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專業。例如,2011年到2015年,由于幼兒園新建、改擴建的力度很大,北京曾經出現幼師缺口,當年北京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對免費師范生的招生比例,增加學前教育畢業生的人數。今年,面臨我國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教育部表示要將兒科學專業化教育前移,力爭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1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層次專業教育;同時還將進一步擴大兒科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
目前離高考填報志愿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每年總有一些家長在給孩子填報志愿時首先考慮的不是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而是跟未來就業有關。導致每年有一些專業出現扎堆的現象。今年,教育部恢復兒科本科招生,無疑也給考生和家長一些信號。
熱門專業與高就業沒有直接關系
對此,麥可思專家馬妍指出,高考時是不是“熱門專業”,與畢業后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高低沒有直接關系。過去,因為信息不夠透明,考生和家長對各專業的就業情況缺乏了解,容易造成追捧熱門專業的誤區。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高校開始公布自己的就業質量年報,公開有公信力的就業數據,這可以幫助考生較多地了解各校各專業的就業情況,做出理性選擇。
“首先要明確一點,專業并不能定終身。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盲目根據當下的熱門崗位選擇專業必然會造成選擇集中,加大競爭壓力。擇業時也會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領英招聘負責人宣洋也建議,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首先還是和自己的興趣點相符,從自己最喜歡或最擅長的地方出發。其次是可以參考專業趨勢報告以輔助自己的選擇。宣洋認為,家長和學生可以看市場發展趨勢,一方面分析一下哪些技能是在近幾年熱度持續上升的,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考職位需求量變化的趨勢。“有一些技能的確是高精尖人才匱乏,但是市場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其實很小而且也只適合小眾市場。同時還可以參考趨勢報告判斷哪些是夕陽專業,盡量避開。”
觀點
企業更看重學生綜合素質
除非是醫學、化工等對專業背景有嚴苛要求的職位,多數企業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說畢業生從事專業不對口、非專業以外的職業也很正常。綜合來看,211、985等知名大學畢業并有良好學歷背景的學生們,在擇業、就業時的競爭力相對突出,不過學校的光環只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好的平臺,最終其職場的競爭力還是要靠個人的實際能力來爭取的。
大家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大學專業對未來從事的工作并不是起決定性作用,作為HR,我們在選擇畢業生的時候更多的是看重他們解決問題,快速學習,集體合作,精神面貌等軟性的技能。所以鼓勵同學們在校學習期間多參加實踐活動,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全方位鍛煉自己彌補不足。同時大家也可以通過繼續學習,進修等方式去矯正或調整自己的專業方向。
專家建議
報考可參考就業狀況指標
麥可思專家馬妍建議,家長和考生可以關注某些專業的就業情況,包括就業率、月收入、就業滿意度、專業與工作相關度、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的職業和行業等,這些是反映該專業未來就業狀況的主要指標,對報考而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雖然專業的整體就業狀況在幾年內一般相對穩定,但是國家經濟形勢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正在調整。比如,根據麥可思的數據,近幾年來醫療、教育等行業對大學生人才需求增加,而制造業對大學生的招聘規模縮小。因此,除了參考各專業的歷史就業情況,還要綜合考慮國家宏觀政治經濟政策、未來經濟的發展狀況、產業轉型對人才的需求和對專業的要求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