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計時不足百天的日子,卻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被打亂了節奏。沒有了同窗并肩奮斗的“氛圍感”,沒有了老師面對面的叮嚀,高三學生們是否做好了心理調試,面對即將到來的沖刺?
本周,大同中學心理老師林琳給高三同學們寫了一封信,并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和QQ號,希望能隨時為同學們提供心理后援。
焦慮很正常 悅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感到焦慮,我們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習慣了的學習規律和節奏被打亂,而不久后就要面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考試,這些壓力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會感到焦慮不安。”林琳想對同學們說,疫情形勢的突然變化,會使人產生恐慌、焦慮、無助或憤怒等情緒,這都是自然的,請嘗試接納和安放個人的負性情緒,讓自己有更多的心理彈性、更多的心理空間去思考和應對。
她建議同學們不妨去看看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會看到這些負向的情緒也有積極的成分——比如焦慮是推動人們更好地去行動,恐懼讓人調動身體所有的資源來避免危險;憤怒則是力量感的體現。
“每一種情緒都有其能量,就看我們怎樣去理解和轉化。”林琳希望,同學們不妨積極行動起來,將這次挑戰視作一次成長的契機。
別管別人是否“卷” 和自己比就好
在高中三年的過程中,這一屆高三學子已經兩度經歷在線學習。林琳介紹,2020年上一輪申城中小學首次啟動在線教育時,她曾經做過一次校內調研。結果發現,高三學生的焦慮感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首先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復學所帶來的“不確定感”;其次是“內疚感”,覺得自己自控力不夠,每天空有雄心壯志,在日程表上列了一堆任務,但是無奈宅在家里誘惑太多,睡覺前總是發現完成度很差,覺得自己又浪費了一天;此外,越是見不到面,很多同學越是會產生聯想,“哎呀,人家是不是在家‘卷’,比我更努力?”“我的作業還沒有做完,為什么他已經在網上提交了?”
針對容易出現的情緒,林琳告訴同學們,“你不是一個人,你有我們的陪伴,而且既然大家都是一樣的,那么在這個時候,誰能更快、更主動、更積極地調整好心態,就能更好地應對這次挑戰;你也不用和別人比,只要能超越自己,你就是最棒的。高考,也是一場心理戰。”
她建議同學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幫助自己穩住陣腳:
1.制定計劃,規律作息。有序的生活,是保持內心安定的定海神針。
2.生活張弛有度,則更具彈性。適當的娛樂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緊張,放松身心,但要學會與電子產品合理相處。
3.“正強化”是重要的動力源泉,完成計劃后,可以給自己積極鼓勵:“我做完了,我做到了!我做得還挺不錯!”
4.居家期間,可以與父母一起運動、一起閱讀,一起做飯,享受家庭時光,提升幸福感。
“高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但絕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高三帶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正是我們在面對眾多挑戰和壓力時,學會的自律、堅毅、勇氣和決心,這些終將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資源,幫助我們在逆境中進步和成長。孩子,加油!”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