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冷空氣的降臨,穿還是不穿秋褲,又成了廣大青年男女糾結的問題。
近幾年來,這種在南方被稱為“棉毛褲”的秋冬季內衣,受到了廣泛的污名化,成為“土”的代名詞,甚至被當做中國特色。
一些流言認為:只有中國人才會穿很土的秋褲;中國人穿秋褲是蘇聯為了防止中國人奪回北方領土而設下的陰謀……不管這些流言多么不靠譜,它確實成功地讓很多青年男女對穿秋褲感到不好意思。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清華博士是怎么為秋衣正名的,之前不穿是因為你缺少科學的理論支撐。哈哈,趕緊來一起看看吧。
來到清華后 似乎和想象的并不完全一樣
比如今年 我感到特別的冷
可能因為11月要進行美國第58屆總統大選了吧
我本身是寒性體質 最近每天都手腳冰涼
這讓我更堅信自己上輩子是折翼的天使
作為一個天使
我覺得有必要帶領大家認清最近為什么突然感覺這么冷
北京地處亞歐大陸東岸 是典型溫帶季風氣候
四季分明
圖1.北京四季平均最高、最低溫度走勢圖
然而事實上是……三季分明……北京……沒有秋天……
實際上體感溫度是這樣的……
圖2.北京四季實際體感溫度走勢圖
不過雖然北京冬天感覺非常冷 但是只要有暖氣室內溫度就會超高!
圖3.暖氣溫度圖
將圖2、圖3疊加 就可以將體感溫度圖加上暖氣帶來的偏差修正
然后就得到了
北京全年真實體感溫度曲線?。。?/p>
圖4.北京全年真實體感溫度圖
這張圖完美的解釋了為什么最近突然這么冷…
因為……
我就像一個電子被困在無限深方勢阱里
穿再多秋褲也爬不出來……
每當這個時候
周圍的人都會想出各種辦法御寒
周圍的公眾號也都會出一些抗凍指南
但我對那些傳統方法都不屑一顧 因為沒有什么亮點和創新點
加衣服的話太過臃腫 掩蓋了我傲人的身材
開空調的話又不符合我倡導綠色低碳的化工博士身份
所以我平時的御寒方法 只有一個
這絕不僅僅是因為這條方法簡潔明確、傳達關愛還能快速獲得熱量
而是因為隨著冬天氣溫降低 空氣的分子密度升高
大氣壓升高 從而水的沸點也會隨之升高!
表1.北京1~7月平均大氣壓走勢
所以冬天的開水比平時的開水蘊含了更多的熱能!喝開水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開水的功效還是漸漸扛不住北京的寒冷
那要不就穿秋褲吧?
我這個人做事向來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
只有看到別人穿秋褲或者是別人告訴我要穿秋褲 我才會穿秋褲
但是通常情況下你脫掉別人的外褲去看他有沒有穿秋褲好像也是一件蠻尷尬的事情
清華要5號才供暖 但是我實在是冷得受不了了
作為一名剛剛通過博資考的優秀博三學生
我決定!
通過自己深厚的理論功底
建立一套新的御寒理論
以指導自己和自己的周圍的人
度過暖氣來前的漫長歲月!
我總結了我24年的人生經驗
經過大概20分鐘的模型計算
終于得出了三條帝都冬季穿衣法則!
在此分享出來 與諸君共勉!
穿衣順序原理
衣服分為很多種:內衣、襯衫、毛衣、衛衣、風衣……
每一種又分很多材質:棉麻、羊毛、化纖……
那么兩件不同衣服
哪件穿在外面會感覺比較暖和呢?
平時我們都把秋衣穿在里面 外套穿在外面
這樣穿真的保暖嗎?
我的穿衣順序原理表明 這是錯的!??!
下面我將向大家揭示 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順序穿衣服 最大限度發揮衣服的御寒功能?。?/p>
每個優秀的理論都會基于一些巧妙的假設
我們的理論也是建立在幾條非常符合實際的假設之上的:
1、人可以看作一個恒溫37℃,
底面半徑為20 cm,高為175cm的圓柱體!
2、衣服可以看作
均勻包在這個圓柱體外部的圓筒!
這兩條假設雖然忽略了不同人高矮、身材、感受性的差別
但是我覺得作為基礎性假設整體上還算是十分精妙絕倫的
下面我們用實驗和理論來探究 究竟哪件衣服應該穿在外面
(1)首先我們直觀地感受一下兩件衣服的保暖效果
決定一件衣服保暖性能的核心是衣服的導熱能力和厚度
我們用衣服包著初始溫度約為54℃的暖水袋
測量5分鐘后衣服外表的溫度上升到了多少
Amazing!
在同樣的時間內
秋衣升到44度 幾乎接近了熱水袋溫度
而風衣則只上升了10度!
這個結果說明 風衣的保暖效果遠遠好于秋衣!
那么下一個問題是
應該把保暖效果好的穿在外面還是里面呢?
Amazing!
如果你用我的方法秋衣外穿
在外面站上整整兩天
那就能節省出整整一個雞蛋的熱量!
我們甚至可以算出兩種情況下的溫度分布圖
秋衣在外風衣在里時 所有的熱量都被牢牢集聚在了身體周圍!科學就是這么一目了然!
這個結果很讓我震驚!
我突然覺得我應該可以將這個結論寫成論文
一定能發表在《Journal of Clothes and Pants》上
這樣我明年就可以去和蔡達理爭國獎了!
可惜眾人皆醉我獨醒
只有我 這個清華化工膜技術的博士
掌握了穿衣禦寒の奧義
厚度較小、傳熱系數較大的秋衣應該穿在外層
而厚度較大、傳熱系數較小的大衣才應該貼身穿著!
所以科學的穿法是這樣的
扎褲理論
上面兩條理論都主要針對上衣
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忽略褲子的搭配
一般人的褲子御寒思路非常局限
無非就是無限秋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