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寧波家長都在關注的教育平臺
上周五晚,新高考10月選考和英語成績出來了。但不論是拿到滿意的高分還是有些不盡理想的分數,所有2017屆的畢業生,都需要放下情緒理清思路。因為接下去,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將再次面臨明年4月最后一次的選考選擇。
擺在每位學生的“菜單”各不相同,大致有三類:
截至今年10月,3門選考科目全部用完兩次選考機會的,高考科目僅剩明年6月的語數外,但這部分孩子極少,甚至,幾乎沒有;
剩余1—2門選考科目,仍舊有一到二次選考機會,是部分在高二就參加了選考的拔尖學生;
今年10月首次參與3門選考科目的選考,明年4月,還有三次選考的機會。全部放棄?考一門?考兩門?重頭再來?這,是大部分孩子現在面臨的選擇。
根據牛牛了解到的情況,本周是各高中的“緩沖周”,基本按照10月學選考前的老課表走班上課,同步進行的,將進行明年4月最后一次學考選考的意向調查。新一輪的走班,全新的課表,即將更替。
接下來,學生對選考科目該如何對待。選擇,迫在眉睫!

網傳文章:明年4月考不考,看分?
牛牛今天在網上看到一份流傳甚廣的“4月選考參考依據”。有意思的是,根據不同的高校定位和學生目標,文章作者直接“甩”出了分數標準。
言下之意,沒到分數線,不夠格,就得接著考,一起看看。
1.以考名校為目標的:以考浙大目標為例,2016年浙大在浙江省各類招生總數也就2000左右。以往理科省3000名以內,文科800以內均可以試試看。按新高考制度下的賦分,28萬多考生,不分文理,前1%就是2800個。所以,考浙大基本選考科目都要在97分以上才有可能。所以,要考浙大分數以上名校的,選考成績沒有97分,肯定是拖后腿了,需要二次參加考試。
2.以考浙大以下985、211為目標的:選考科目94分是必須的。今年理科華東理工大學(211)錄取投檔名次號為6900多一點,超過一本線63分。當然,地處偏遠地方的985、211分數肯定要低得多。所以,94分應該是夠的。不到94分,需要重考。
3.以考傳統一本院校(非211)為目標的: 選考88分,即前15%的考生。傳統一本省內基本就是劃15%左右。這樣,理論上88分是保本的。但是,由于是兩次劃等第,且很有可能某次劃線由于同分的多,所劃人數超過比例人數也是可能的。所以,88分,是不夠的,必須重考。
4.以考傳統二本也就是公費本科為目標的:老高考不分二本和三本(民本),統一稱為第二批。新高考意圖將一本和公本合在一起,劃30%考生作為第一段錄取的學生。但是,目前由于部分重點中學反對,劃線有可能在20%-30%之間。如按30%劃線。選考82分,占比例為28%。那么,基本保本。
5.以考本科線以上為目標的: 新高考計劃劃定60%考生作為第二段,也就是本科(民本)以上錄取。選考70分,占比例57%。基本保本。但是,這一類考生往往語數英學科有很大短板。如果,選考科目成績僅是保本,估計,本科很難進。而選考科目70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甚至比提升語數英的短板學科把握更大。建議繼續學習,再考一次。
6.選考科目在70分以下的,必須重考,且著重在基礎知識復習鞏固上。
7.英語在120分以下的,毫無疑問,繼續上課。有同學說,我再努力也不可能120的。是的,但是,從現在開始英語不學,到明年9月中下旬讀大學,那英語單詞早已忘完,那大一如何通過四六級考?學位證書都拿不到!
8.有同學選考賦分可能91分以上,但學考等第卻是B,那應該重考,且重必修知識復習。

名師建議:學生自身學習條件才是判斷基礎
對此,牛牛采訪了寧波中學、寧波二中以及李惠利中學的幾位名師。
他們認為,這個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這個分析的理論基礎是完全建立在“老高考”的基礎上。
新老高考的一個不同,是新高考“專業+學校”的志愿填報方式與老高考“學校+專業”方式肯定會有比較大的變動。
原來,是學校加專業,學生在填志愿的時候絕大部分肯定是先選學校,因此前3000名的學生基本上會填浙大及以上的學校。
而現在是“專業+學校”。浙大的某一專業如果是“冷門”的,那么3000名以前的學生就不一定會填,再加上選考科目的限制,有的學生還不一定能填,這些數據現在都還沒有。
因此,網上的這個分析只能作為參考。
綜合幾位名師對4月選考的建議:
1.考慮自身學習條件
學生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自身學習條件的分析。如果有上升空間的,可以繼續考。如果已經達自己學習“極限”,就沒有必要再考。這個需要學生有判斷力。
以往考浙大,理科省3000名以內,文科800以內是業內不成文的說法。但新高考賦分制度下,建議不必太過糾結了,如果已經發揮個人水平,不要刻意追逐滿分,因為總體兩次選考的難度比較均衡,不排除在下一次選考中賦分后分數反減的情況,那樣,花費的精力就不值得了。
2.關注自主招生考生
對于優秀的學生要關注”三位一體“自主招生”,即使選考到了100分,有此科目也不能放棄。
當然,“選考賦分可能91分以上,但學考等第卻是B”。到底要不要重修?比較另類,如果對學考(可能以后三位一體)有要求,值得重考。
3.復習備考
對于大部分同學,還是要踏踏實實跟著老師復習的節奏,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把知識掌握到位。不能完全想著應試、應付考試,語數外和選考科目要綜合考慮,不能隨意放棄某一門課程,根據考試時間,學習的時間可以適當調整,但不能完全放棄。
4.新高考之語數英
要特別注意,有的學生為了選考,在選考前的一個月,語文、數學完全放在一邊,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5.英語是否二考?
有老師建議說,外語繼續考,因為不涉及賦分比例問題,實際考分就是高考成績。
6.選考錦囊
要看定位目標,你自己的高校定位在哪里,根據你的目標,可以努力夠得著的目標,從而決定你第二次考或不考;
教師也要有傾向性的引導學生,上升的空間還有多大,給學生作出一個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