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都在紛紛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教師的教學要隨之做出調整,來適應新高考的要求。但是許多教師對新高考還存在不少疑問或誤解。要轉型的教學,你準備好了嗎?讓我們聆聽專家觀點,為你細致解析“新高考”。
李俊和
北京四中英語特級教師。在北京四中教授英語二十五年,擔任英語教研組組長十余年,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之一。曾獲北京市先進教師稱號,北京四中優秀園丁獎。2004 年被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評為全國優秀中小學外語教師。
記者:改用全國卷后,對英語的要求降低了,學完必修課程就可以參加高考了,沒有必要繼續學習選修課程?
李俊和:選修教材到底該不該學?首先老師要評估一下學生的水平,如果學生的平均分在80分以下,那就不建議學習選修課程。如果學生水平還不錯,還是建議使用的。學生學習選修課程大致有4點好處。
1. 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如果想過高考的閱讀關,沒有閱讀量是行不通的。閱讀量+寫作量=高考前途無量!
2. 選修課中的文章是對必修課內容的重要補充,選修課包括了各類體裁的文章,其中不乏有一些文學作品。一般初中到高中必修部分的教材過分強調information,語言不夠美,而選修教材中的內容是必修課中所欠缺的。
3. 選修教材中的文章難度明顯高于必修教材。比如長句增多、動詞變化的形式增多、連詞的使用、后置定語的使用都比比出現。這些對訓練學生的解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想提高閱讀能力,單靠幾篇簡單的文章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需要有適當的拔高。
4. 現在的高考對閱讀特別重視,重點考察能力,而起決定作用的能力就是閱讀的能力。在高考中閱讀的分數占比很高,像完型填空、聽力、短文改錯、短文填空等題型都是需要通過閱讀來完成的。閱讀如果不過關,考試很難考好。尤其是高考中的第三、第四篇短文,難度更大。
如何用選修教材也是一門學問。有的老師反映課時不夠,學不完。那么可以把選修課程當作閱讀教材,讓學生用選修教材練習閱讀,不要做題,不要分析語言點,主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的老師反映詞匯量太大,那么可以不用記詞匯,了解大概意思即可。另外建議學生自己學習選修教材,教師在詞匯障礙或者語句理解方面給予適當幫助。閱讀是個體勞動,不建議以同桌合作或分組討論的形式學習,這樣就違背了閱讀的本質。選修教材中的課文建議學生至少看兩遍。
記者:課標里沒有的詞匯在考試中出現就是超綱。沒有必要讓學生花費額外的精力記憶一些不常用詞匯?
李俊和:關于這個問題,我有4個想法。
1. 高考按考試大綱的規定是3500個單詞,這些詞匯是高考命題的一個依據。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是全國課標卷,全國卷都是嚴格按照考試說明命題的,出現超綱詞的可能性不大。如有極個別的超綱詞,5個生詞至少有4個會有中文注釋,沒有標注中文注釋的通常結合上下文也可以猜出單詞的大致意思,比如地名等。
2. 有些所謂的超綱詞其實并沒有超綱,這些單詞是根據構詞法稍微做了變化。比如care,加-less就從“小心”變成了“粗心”,再加一個-ness就變成了“粗心”的名詞,這種情況是不算超綱的。
3. 有些老師或者學生會問“有沒有必要背一些大綱之外的單詞?”我的回答是“沒必要!”。因為高考命題時會嚴格執行考試大綱的內容。
4. 大綱中的3500個單詞不應該一視同仁,3500單詞=1500+2000,為什么這樣加?我們要分清“四會”的單詞和“一會”的單詞。凡是經常做高考命題工作的人會發現,高考的詞匯表中有一部分單詞要求“一會”即可,這些詞通常是在高中階段學習的,一般以名詞為主。比如responsibility,socialism,communication等,這些詞看懂就行,并不要求寫出來。有些人會問“你怎么能肯定不要求寫出來呢?”高考需要寫的內容有限,一般只需要寫一篇作文,作文通常是應用文+說明文的形式,應用和說明都與日常生活相關,基本都用常用詞,很少會用到生僻詞。一般情況下初中階段學習的單詞和一些常用的動詞會經常用到,越常用的詞越重要。比如近期有一篇高考作文題目是《十年后的我》,主要就是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愛好等內容。另外還有一篇關于去養老院看望老人的作文,描述與老人聊天、給老人演節目等,這些都不需要用到生僻詞。所以學習詞匯時,1500個常用詞要做到“四會”,其余的2000詞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
記單詞忌諱單記單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記硬背”,最好通過聽力或閱讀的方式記單詞。如果學生從高一開始每天堅持閱讀三篇文章,到了高三就會有100萬的閱讀量,100萬的閱讀量中,這3500個單詞已經重復出現很多次了,自然而然就記住了。
記者:語法和詞匯都要通過語音體現,初中英語教學要把學習和掌握好音標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否則會對高中英語學習造成嚴重影響?
李俊和:關于學習音標的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1. 音標我認為應該學。作為一名中國人,英語對于我們來說是外語,學好音標有助于我們順利讀出單詞,可以很好的把音和形結合起來,學音標和學語法一樣是必要的。但是在語言學習中,理論與實踐,永遠是實踐排在第一位的,實踐比語言更重要。拼讀、讀音規則跟語法一樣,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起決定作用。70%左右的詞匯符合音標規則,但是還有一些不常用的單詞是不符合音標規則的。
2. 對于剛開始學習英語的人,我不太建議學習音標,我認為至少要有500左右的詞匯量才適合學習音標。在學習音標的過程中,應該強調讓學習者自己感悟。感知比告知更重要,實踐比講解更重要,要以語言的實踐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音標及語音知識教學以外,更應該注重語音練習。有些教師讓學生練習書法,而不去校正語音,這種方法我不太贊成,英語與漢字不同,它不是一門藝術,學習英語更應該注重語音語調。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多聽地道的英語,讓學生有一定的模仿,在語言學習中模仿比理解更重要,同時也要教會學生規則。
